“我烧的竹鼠比王刚好吃,因为他没有感情”

  • 嫣然一顾 非主流养娃
    面对鲜活的生命在可遇见的范围内变成食物,真的会引起不适,这不是所谓圣母病,是正常的心里生理反应。
    六七岁的时候,过年时乡下亲戚送了几只鸡,大人怕当着孩子杀鸡不好,特意在我们出去的时候杀,恰恰我进门时听到鸡的最后一声惨叫,到现在都不吃鸡,也不吃任何现杀的肉类。童年的很多记忆都模糊了,但杀鸡这事一直记忆犹新。
    话说我也受不了这种宰杀动物时的戏谑,我认同吃肉对身体的必要,包括吃狗肉也是自由选择的权利,但真的受不了眼睁睁杀生和一种调戏的心态,如果动物的宿命就是被宰杀吃肉,也请严肃对待生命的消亡。

回复9

  • 我年少时在农村看过杀猪,自己动手活刮过兔子,杀过鸡。农村的规矩杀鸡要活的割破脖子,然后提着鸡在院子里溜一圈,让鸡血滴一圈院子,这个时候鸡还是活的在挣扎。


    我不否认听到猪,鸡的惨叫,看到他们挣扎,不免产生恻隐之心。等他们不叫了之后这种心态也就渐渐消失了,等它们香喷喷的变成佳肴时,一切都忘光了,也没造成任何心理阴影。偶尔看到流浪猫狗也会给他们些吃食。
  • 多看点动物世界就解决了
    说实在的,小时候最喜欢的不是动画片,而是动物世界。。。
  • 生物老师表示你吃啥??
  • 稻子、小麦表示呵呵
  • 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孩都长成什么样子了?六七岁还怕小孩看到杀鸡不好?怕不是娇宠过度了,我个县城长大的,六七岁都开始学杀鸡的时候帮抓翅膀,帮拿脚,再大一些的乡下的表哥表弟,都一个人自己杀鸡了。
  • 别胡说了, 在农村里,杀鸡杀鱼,小孩子都能搞定, 哪有那么多的不适,能杀的时候都是过节,平时哪有那么多肉,说以可以杀,都抢着动手, 只有杀了才有肉吃, 
  • 我觉得华农兄弟其实恰恰就是很严肃的。而且里面也十分尊重你们泛佛教人士(看得出来你有一定的佛教情结,但可能还不是佛教徒)的观念存在。

    华农兄弟现在被人以“魔鬼”“村霸”称之,说实话,他们没事干嘛要塑造这么负面的形象呢?我觉得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身说法”。

    华农兄弟与竹鼠和其他动物的关系,就是人类社会中不同人群之间关系的真实体现,有很多内容甚至都是有明确所指的,比如“欲吃竹鼠,何患无辞”,其实都是在教育人们如何认清列强与失去主权的国家的关系,比如刻意营造的区分白竹鼠、黑竹鼠的氛围,这都不用我多说。

    佛教说众生平等,确实啊,这个世界本质上人跟竹鼠就是没什么区别,但是通过强权、霸权,让区别出现,睁眼看世界吧。
  • 懒惰佣兵 各种AI的发展貌似让中级阶段的脚步近了。
    我是小镇上长大的,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各种屠宰。在我成年后又一次有机会杀一只鸡,我学着网上的攻略做了,当时是有一点心理上的不适,但是很快就想通了:这他喵是矫情。后来杀鸡的时候,就没感觉了。
    我后来会和朋友们在聊天时提起我第一次杀鸡时,犯下的搞笑的错误。
  • 你跟这些人说这些都是白费,你看他们一个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嘴脸,令人恶心!可笑的是还把别人反感这种行为自行脑补成不吃肉,反对吃肉……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