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1条
-
退耕还林,开荒造林,黄河沿岸大比例种树,留住冷凝水,西部变绿,黄河不黄,内蒙库布齐沙漠就是榜样,亿利集团就是榜样
-
我不是钢铁方面的专家,那我现在是不是可以申请一个项目,研究一下怎么从铁矿石中炼出铁来? 因为我不知道钢铁是怎么炼出来的。至于钢铁专家早已知道从铁矿石中炼出铁来,可我不知道啊。
所以跨界之前,先咨询一下行业专家有那么难吗? -
论证过吗,可行吗?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值是多少?谁牵头负责这个项目?进行过前期小规模地城成本的模拟实验吗?这个项目准备直接投入多少?分多少个环节使用?
我不是专家,但知道摸石头过河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跟何况这么大的项目。 -
说得好。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利性,降低了人们发表自己见解的门槛,很多人针对自己不懂的领域随便发言,而且还不用负责任。
-
一个被气象院士们否决的项目依旧被拿出来骗经费,有没有问题心理没数吗?再讲政治立场也得实事求是,科学探索可以,但是花这么多经费去搞有浪费国家资金的嫌疑。
-
这个解释没问题,我不是专家,所以我对这一方面就不插嘴或者是因为某些人的话过激了才评论一下,我还是坚持科学问题应该由科研工作者去讨论,而不是放在这里让群众在受到媒体工作者二次转述影响的情况下去辩论。
另外,也希望这一工程能给普通群众一个简洁的说明,就像您这样简短的说一下目的和方法,没必要详细,只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工程在说明方面好像做的并不好,老百姓们连这个是干什么的,怎么弄的都不清楚,在信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只能去看新闻媒体工作者写的二次转述,而新闻媒体工作者又说是一些研究地上河流的人去研究天上河大气,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事实,但最要命的是工程方面根本没有出面解释,哪怕发个微博也好啊,可惜什么都没有。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一开始就是一句政治正确的错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方式或具体方法,而实践本身也有正确与错误,及时与过时,有效与无效等区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
-
压根就不是这个问题,这个项目之前被院士们否了,现在出来就换了个名头。为什么立项了就不知道了
-
压根就不是这个问题,这个项目之前被院士们否了,现在出来就换了个名头。为什么立项了就不知道
-
你如果是拿自己的钱去实践自己的梦想,
你爱折腾就折腾;
如果是拿国家的钱,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不是随便搞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就能拿经费;
如果是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钱,
更会挫伤那些真正认真搞科研的人的积极性。 -
我是不太懂这些原理,只能理智的闭嘴看看热闹。但是攻击浪费钱,这些人就是心地坏了。科研活动要花钱,还要允许失败,这是规律。
所以,我们还是吃瓜吧。
热点
- 1 清真食堂不让汉族进? 13.1万
- 2 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怎么了 10.2万
- 3 美国不想同中国打仗了? 19.4万
- 4 大连工大这事全是谣言啊 3.8万
- 5 黑人到中国过上优渥生活 8.2万
- 6 乌克兰“人民战争”来了 6.3万
- 7 李某莳是吃了时代回旋镖 5.7万
- 8 大陆和台湾的摩托车价格 9.7万
- 9 乌克兰混混和中国女生 10.5万
- 10 印想在中国身上走出条路 14.9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为什么法律要给私生子继承权? 评论 271 赞 8
-
2回到德国,用人民币感受德国的物价,我瞠目... 评论 167 赞 16
-
3离谱!印度空军实力世界排名第6,比中国还... 评论 157 赞 19
-
4特朗普出毒计:中印与俄罗斯连坐,倒数50... 评论 101 赞 3
-
5一场里应外合的认知战攻击! 评论 97 赞 130
-
6印度从中国偷师能成吗 评论 89 赞 17
-
72小时的飞机 6小时的高铁你选哪个? 评论 87 赞 0
-
8“粉丝见面”女生被开除事件,到底谁在作恶... 评论 81 赞 43
在座的有几位是气象学或大气或水利方面的专家?想必没有。
那些写文章发帖子批判这个批判那个的,扪心自问,你们懂吗?不懂!
不懂为什么胡乱说?
关于“天河工程”我们目前仅知道十分有限的信息,仅凭着一帮媒体文科生写的半生不熟的文字,大家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始添油加醋的批判,这样合适吗?
没有人说“天河工程”是一个人工影响大气流动的工程,这是媒体说的。事实上这个工程是希望通过对大气环流中水气的流动进行跟踪监测从而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想办法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让水在我们需要的地方降下来,解决某一个区域干旱缺水的问题。
之所以这个工程是由青海和青海大学等一群水利专家发起,是因为那个地方是三江源头,是之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所在地。众所周知,南水北调工程在东线中线完工后,西线工程一直没动,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修渠调水难度太高耗资巨大。
黄河的缺水又是困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么办?
如果能让黄河上游地区多下些雨,是不是就相当于在天上修了一条“河”?
下雨是要有条件的,首先需要有云,要知道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云,然后要让这些云中的水气能够凝集起来降落下来。我想这都是“天河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不是键盘侠,他们要探索要实践,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需要花钱。
花点钱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