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金鹰节豆瓣评分出炉了↓

  • 织工 为理想卑贱地活着
    任何平台——或者往大点说——任何没有明确审核标准的信息发布渠道,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其信息可靠性和可参考性下降都是很正常的,豆瓣确实评分标准混乱,而当样本不足+面向人群单一化的时候,其评价自然就全面失灵。
    这不仅是豆瓣或者知乎这种平台的问题,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尤其是当你受到关注,不自觉形成一种权威认同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客观性受损——因为资本会来购买你的权威认同,在豆瓣的体现,就是那种分数两头宽的片子——以《爵迹》为代表——这通常都是由于刷分的水军和客观评论的拉锯造成的奇特现象,但是当电影档期已过,流量已经冷却之后,其评价最终都会变成《爵迹》的“L”形。
    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低门槛发言权的危害,但是如果设立门槛,让发言变得不方便了,则意味着此类平台寿终正寝,所以这个问题严格来说真的怪不了平台,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有没有自己的主见,因为权威认同≠权威,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反权威的环境,一切终究是要看你的发言是否有理,有利,就如同观网的专栏和风闻区也会出现低质量歪屁股的文章一样,这最终是要看你具不具备鉴别这些信息的能力。

回复2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