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从海湾到台湾 ——冷战后美国亚太外交政策分析

  • 如果现在还认为美国海湾战争的目标是控制石油那是太老套的观点了,也不能解释美国的行动。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只打了100个小时的地面战,在击溃伊拉克陆军就及时收手在我的预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东的各方势力的“均衡”,而控制均衡才是国际政治中最难最高层次的能力。美国并不需要中东的石油,它控制中东的石油需要它投入巨大的兵力,负担极大的成本,这一点从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的行动就看出了。小布什出兵伊拉克就是这样的一个错误。老布什避免了这样的错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利益有两点,一点是石油与美元挂钩来维持美元的地位。第二个是控制价格,为美国的投资银行争取最大的利益。而这种通过控制地区势力平衡的方法是代价最小,成本最低的方法。

回复2

  • 而且,马六甲对中国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只要保证中国不控制马六甲就可以了。至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马六甲的控制力,这是在美国容忍范围内的。

    海湾的石油到美国不一定需要经过马六甲,从澳大利亚北部走也是一样的。印度尼西亚还有很多海峡可以走。甚至于日本来说,石油也可以不经过马六甲。

    美国跟中国的战略是不一样的,美国战略从规划出来就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牵扯,尤其是媒体、石油商、武器供应商和智库。这其中媒体和智库很多都是由石油商和武器供应商投资和收买的。所以美国的中东战略展现了短期性和摇摆性,前后不一致,甚至美国左右手都在打架。

    张老师的学术我是敬佩的,但是张老师的分析方法和结论我是持保留态度的。美国在中东花了无数的钱和精力,最后得不偿失。真正对美国能够形成挑战的伊朗,美国反而迟迟不敢下手。伊拉克和阿富汗耗费了美国无数的时间成本和国力,间接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丧失了遏制中国的最好时机。

    我觉得张老师对于石油和海峡的控制,并不能体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和利益。

    美国真正持续,稳定的全球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希望欧亚大陆避免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者亚洲的超级大国,并进而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只要所有大国都弱于美国,并且互相牵制。


    美国的战略跟英国二战前对欧洲的战略并无二致,都是离岸平衡手。美国对中东的规划并没有体现一致性和持续性。并不全是规划好的,按照脚本走的。

    即便这样,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结构(三权分立,两党制),导致美国空有战略规划能力,但是执行往往荒腔走板。
  • 这个是好几年前的书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