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

  • 瑞鼎 顾曲不止乐,认知不止知。
    也别提什么诺贝尔奖了,中国应该建立更好的并且是更切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文明成果评价体系,包括文化的、科学与技术的。
    尽管中国在这方面有某些缺陷,西方那一套也不乏有可取之处,但后者绝不是囊括了所有公义以及各种“正确”、各种“客观”的完美体系。
    说什么什么之父,这根本就是一种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思维和价值观,对其相关的学术价值的认知、学术氛围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导向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说得直白点,有哪个新发现、新认知是横空出世而来的?它之前、之左右的认知有没有提供基础,有没参与组合?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什么地位,还认不认?既然有“……之父”的位子,是不是还得有“……之母”、“……之接生婆”,以及“……之爷”、“……之祖先”???搞这些名堂有意义吗?从名誉上肯定一个人的学术贡献是不是只能用“……之父”这种排他的、一决高下、独享尊荣的方式?这对其它至关重要的存在是一种什么作用?找不到更妥帖的方式了?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