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必须的!

500

    (作者: 杨一光)

     看了某历史教授有关抗美援朝的文章,觉得很可笑。我则认为,关于抗美援朝,那是必须的。

     首先,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要之,这场战争的实质,是当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最后分垒。世界格局,谁强谁硬,谁敌谁友,总是要见个分晓的,而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贫穷,但却是个大家伙,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利益。于是中国也就不可避免地正成为了双方争取把持的对象。而从中国的角度说,在能够自立的前提下,也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依靠。要之,当时的中国虽然在政治上是独立了,但经济上却难以自持。所以,被争取是必定的,而有所选择也是必须的,而这中的得失也是必然的。具体地说,选择了美国,则躲不过苏联,而选择了苏联则逃不过美国。更具体地说,这战争即便不是与美国在朝鲜打,肯定也要与苏联在黑龙江或是新疆什么地方打。而后来的中印之战,中苏之战,以及越战,事实上也都是如此之原因,即都是美苏力求把持中国,同时中国亦须对之有所选择的结果。所以这场与豪强们的较量是迟早要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中国不想自立,任由其摆布,即甘愿接受其威胁与恐吓。而那样中国将要为之付出更惨重的代价。蒋介石就是这样的主,于是在他的治下,不但外蒙被割,东北也准备要放弃了。

     其二,结盟苏联,是中国的不二选择。

     有人认为,当时的中国若是选择了美国,而不是与苏联结盟,就不会有朝鲜战争。这是只见其一,不识其二,更不懂五、六。要之,虽然苏联这个国家也不是什么好饼,曾掠夺了许多中国土地。可政治考量的关键是其现实性以及后果性。中国与美国远隔千山万水,而与苏联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牵扯着近三分之二的领土安全,而这就是现实。所以与苏联结盟,这不单纯的是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更是针对现实,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思考。台湾李敖曾说:如果是蒋介石统治大陆,肯定会采取与美国结盟的政策。这显然是书生之见。其实,只要有点政治头脑的,就不能不考虑中苏是近邻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事实,在中国共产党的与苏联结盟之前,国民党就已经跟苏联签了盟书,而且正是通过此次签盟,将外蒙划了出去。所以,蒋若留在大陆,因其没有骨气,只可能是两面讨好,左右逢源,中国也只该是两头受气。若真的是那样,朝鲜战争肯定是不能发生了,而在苏美利益的较劲之下,今天的东北很有可能就是金日成地盘,即成了第二个外蒙古。

     其三,朝鲜战争的胜利,彻底打翻了苏联对中国东北的觊觎。

     战前,东北铁路的干线“中东铁路”以及大连的旅顺港都还在苏联的把持下(根据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盟约),为此毛泽东去苏联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归还东北铁路即旅顺港。但斯大林坚决地不同意,以至双方闹的不亦乐乎。而斯大林起初不同意中国入朝参战,也盘算的是中国东北,即是想在中国东北给金日成画出一块地盘。中国入朝参战后,斯大林掂量的仍然是中国东北。即他首先预测中朝军队必败,因此要等中朝军队以及朝鲜难民溃入中国东北后,再出兵抑制韩美,同时也可顺手牵羊,把中国东北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而朝战的胜利,则彻底打翻了斯大林算盘。且面对着这样一场不可想象的胜利,他也不得不对中国,不对毛泽东刮目相看,于是放弃了对中国东北的觊觎,而且还乖乖地顺从了毛,归还了中东铁路及大连港。

     后来赫鲁晓夫上台,又重新提出在中国大连港建苏联海军基地的问题。这也都清楚地表明,苏联对中国东北的觊觎以及进而控制东亚的野心是一直都存在而没有忘怀的。

     所以,前有狼,后有虎,如何守住东北,这显然是毛决定出兵朝鲜的最重要的思考。而没有抗美援朝即其胜利,东北就是第二个外蒙古,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其四,朝战奠定了中苏盟友的关系,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从而使中国赢得了起身自立的关键机会。

     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不屑一顾的态度,使之看到了中国精神的强大,中国领袖的不可小觑,同时他也因此而意识到,在世界博弈的大舞台上,拥有这样一个东方穷哥们的重要性。并因此而牢固了中苏的盟友关系。虽然这样的盟友关系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各项援助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对于当时一穷二白、两手空空,且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新政权来说,那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是新中国能够起身站立的关键性档口。而从大的方面看,也正是通过朝鲜战争,以及苏、中的盟友关系的确立,才凝聚、鼓舞并壮大了松散、乏力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确立了对垒的,即谁也不敢轻易动谁的世界格局。而这样的相对平衡世界大趋势,正是中国急需的,是中国发展、壮大必备的环境条件。

   总之,中国入朝参战是必须的、正确的,而其胜利更是伟大的。

(旧文新帖,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