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尽快倡议“就地过年“
的确,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下,喊出”倡导就地过年“的声音需要很大的勇气,难免会被许多人指责甚至谩骂,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情况来防疫,是很可能会付出更大代价的。
本月16日,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表示,“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也就是说疫情发展已经超出预判,那么我们就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想法来防疫了。
此次“放开”本人就认为准备不足。一是药物不足,当下抢各种退烧药感冒药的新闻层出不穷即是例证,二是老年人加强针施打比例不足,截至2022年11月28日,“60岁以上老年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大约为68.8%。8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仅约40%。”三是ICU病床不足且分布不均,卫健委要求本月底前完成三级医院综合ICU扩建,当下全国范围内水平为每十万人十张。而美国、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则分别是每十万人34.7,29.2和28.5张。四是抗原试剂不足,在大规模核酸检测退出防疫,执行自费核酸且倡导“没必要不核酸”,逐步减少核酸检测点后,抗原试剂成为个人防疫判断自己是否“阳性”的关键,而恰恰抗原试剂一盒难求。当然实际还不止这些,比如国民心理准备,宣传准备(很多人还是很恐慌,毕竟三年严防死守,对新冠病毒危害进行不遗余力的宣传。大家几乎是一边感染,一边自我更新对奥密克戎毒株的认识)。
我国是14亿的老龄化人口大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2.67亿,占比18.9%。而同时我国大致1.9亿老年人有慢性病,还有4000万失能老人。这些老人以及一些严重基础病患者,因为免疫力减弱,是防疫三年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然而我国医疗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还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非常大。一二线城市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尚且应对乏力,更何况中西部尤其是农村那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如果放任回家过年,巨量人口回流,将对中西部地区医疗体系造成不可承受的压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农村是医疗资源最薄弱的地区,而恰恰是农村集中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可以预见这些老人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综上,在这大概率是最后一个积极防疫的年尾,我强烈希望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基于自身实际,勇敢的发出“倡导就地过年”的声音。如果可以中央应该对发出此类声音的地方给予支持,舆论更应该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