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多人报案高价买的宠物7天就死,“星期宠”骗局,大家有遇到过吗?

据中国新闻周刊相关报道,武汉市民武小姐今年3月和男友决定买一只比熊犬,他们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后,联系上了一位宠物店的店主。

两人根据店家留的地址,来到了宠物店,并很快被店内的一只乖巧的比熊犬吸引,花了1200元将它带回了家。然而到了次日,小狗开始呕吐、腹泻,几乎不吃不喝,第三天突然离世。

“我之前就听说过市场上有卖‘星期狗’,但想着这个倒霉事不会让我们碰上。”今年3月,武珈和男友决定买一只比熊犬,抱着这一侥幸的想法,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汉本地比熊”等信息,联系上了一位店主。对方发来一个大厦的定位,推荐他们前往武昌区绿洲广场的一家宠物店。

店里的比熊犬只有一只,不到3个月大,安静地蹲在笼子里。武珈和男友被它乖巧的性格吸引,花了1200元将它带回了家。但次日,小狗开始呕吐、腹泻,几乎不吃不喝,第三天突然离世。

武小姐的男友在网上搜索后发现,类似的遭遇并非个例,他被拉进了一个维权微信群,群内有十多位消费者都在近期买到了“星期宠”。

据介绍,所谓的“星期宠”,是指那些在售卖时看似健康,但在购买后一周内便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的幼猫幼狗。随着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成为养宠推荐的新渠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线“种草”宠物,不经意间掉入了不良商家的陷阱。

今年4月,中南路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提到,武小姐遇到的这家宠物店的法人5年来已更换了多次,所里接到投诉将近100起,涉及金额达数十万元。

报道文章中也描述了相关宠物店销售“星期宠”的套路,这些宠物店通常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宠物短视频,吸引消费者购买视频中的可爱宠物。但视频里那些颜值超高的猫狗,实际可能并不存在。

而发布视频的并非该宠物店,而是他们雇佣的职业中介。

“这些中介专门负责做短视频引流,被称为‘枪手’。当消费者在平台上咨询如何购买时,‘枪手’会将其引流至线下的宠物门店。”审理相关案件的闵行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明森解释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宠物店在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早有负面评价,不少消费者都曾分享过买到“星期宠”的经历,并提醒大家“避雷”。

除了上述的套路之外,有些宠物店会通过强制捆绑各类附加服务来获取高额利润,包括购买宠物套餐、疫苗注射、芯片植入等。

2022年1月,养狗新手王城想买一只灰色巨型贵宾犬,咨询淘宝上一家名为“萌宠上海店”的店铺客服后,被推荐加了微信,对方建议他到线下看狗。考虑这家店在淘宝网的信誉度,加之在上海有实体店,1月23日,王城便来到了玖只喵。

他在店员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只两个月大的“纯种巨型贵宾犬”,售价12500元。付款后,店员又拿出一张广告单样的纸张,称必须购买养宠套餐才能把狗带走。王城不得不额外支付高达42000元的三年期套餐费——包含每月两次宠物美容及狗粮供应等全方位售后服务。

消费者普遍提到,门店捆绑销售的套餐中,包含要购买的名为“谷波乐”的猫粮和狗粮,声称如果猫狗在成年之前,不吃已经习惯的宠物粮,容易因肠道问题夭折,届时宠物店将不承担任何责任。一位有十多年宠物繁育经验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个说辞明显是在制造焦虑和欺骗消费者,一般宠物在更换环境后,只需吃熟悉的宠物粮过渡一段时间即可。

多数消费者在这些门店购买幼犬后,还会被强制要求必须注射芯片,并谎称是官方的养犬证、养猫证——芯片用于记录宠物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方便找回遗失宠物,但要再额外支付1000元。但根据现行上海市物价局、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发布的文件,城镇犬植入电子标识的指导价为每犬60元。

但即便支付了高额的捆绑套餐费用,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享受到对方承诺的“无忧售后”服务。

王城购买的幼犬第二天便开始打喷嚏,后连续几天出现拉稀、不肯进食、呕吐等情况。宠物店先“诊断”小狗喉咙发炎,建议喂食酸奶,后又建议吃驱虫药,都未见起效。

宠物店先“诊断”小狗喉咙发炎,建议喂食酸奶,后又建议吃驱虫药,都未见起效。2022年2月10日,王城只好提出更换宠物。但宠物店告知,新的小狗价格为28000元,要从王城已支付的5万多元中抵扣,还需他额外支付800元的调换费。

这只体重不足1公斤的替换小狗,很快又出现了相同病症。更令王城愤怒的是,店员最后承认,这两只狗都不是巨型贵宾犬,而是个头更小的标准贵宾犬,并拒绝了退货退款的要求。

有承办过相关案件的检察院副检察长表示,以前有几家宠物店因为售卖“星期宠”,12315、12345等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1000余条,经过警方查证,当时已报案被害人170余名,被骗金额共计144万余元。

曹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针对这几家涉事的宠物店,上海市12315、12345等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1000余条,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以下称“闵行公安”)最后查证,已报案被害人170余名,被骗金额共计144万余元。

然而,当很多受害者上门协商维权,甚至是报警起诉时,这些宠物店都会辩解称事前都签了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

即使是最后法院认定这些宠物店有民事欺诈的成分,但涉案的被告人拒不履行赔偿金。

过去几年中,不少消费者都在事后进行了上门协商维权,甚至报警或起诉。但王明森指出,这些交易披了一个民事合同的“外衣”。宠物店总是会辩解,“我们签了合同,我是受法律保护的”。

消费者在这些门店购买宠物时会签订一份协议,下方有“温馨提醒”:因本店所售是活体,特殊商品,一经售出,不包、不退、不换;如客户在购买后24小时发现宠物有细小、犬瘟、冠状、咳嗽、腹泻等症状,本店承诺可以协商换狗或猫;24小时后至一星期内生病,本店免费救治。店外任何救治费用本店一律不承担。

即便消费者决定起诉,基于合同,也只是民事诉讼。王明森注意到,过去许多民事判决中,法院认定这些宠物店有民事欺诈的成分,但涉案的被告人拒不履行赔偿金。

我把相关报道的链接贴在这里,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500

相关报道:《170多人报案:高价买的宠物,7天就死

大家在购买宠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