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中国现状、潜在危机与应对建议(三)

建立有战略意识、较高容错率、流通性、可常态化、可持续、高效低耗的安全防疫制度

作者:芋头微波;

发表时间:2022年9月29日;

 相关阅读:

《对上海疫情之建言》

《建言:中国出口贸易如何应对霉国引发的世界性危机 》 

《建言:中国国内经济如何应对霉国引发的世界性危机 》

500

霉国——世界动乱的源头

 

前文论述霉国已经开始滞胀,经济危机因吸血全球不足而未得改变。从一战二战经验判断,霉国在经济危机未能解决下,挑动/发动战事转嫁国内矛盾基本可以预判,中国周边发生战事几率极高。特别是福建舰航母还没形成战力前,南面方向几率应该是最高的。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像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偷袭珍珠港等敌方孤注一掷豪赌的情况发生,更要做好预防多线、多领域同时发生战事的准备。毕竟,日本可能比霉国更快崩。

 

在此等情况下,我们也应当着眼一些高几率的突发因素,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提前准备,战略指导,有效布控。比如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不定期多地多发,致使很多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社会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所以个人一直主张将新冠肺炎作为生化战对待,根据疫情程度,评级处理。不仅可以保障社会安定、经济平稳,还能优化相关制度、提升动员能力,减少疫情影响,更作为可能战事之群众演习、战前战时后勤准备。

 

防疫抗疫关键在于及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但是防疫措施不仅限制了人员流动,往往也限制了物资、资金、商品的流通性,对社会运作、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切实做好防疫工作同时,保障物资、商品的流通性,建立高效低耗的安全防疫制度,是值得我们花大功夫去研究、试验和实践的,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保障了市场的信心,也保障了经济发展,更保障了民生和国家发展。

————————————————————————————

前提基础:明确这是生化战,切实保障防疫抗疫工作,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

已知认识:

※1.新冠病毒主要是飞沫和接触性传播,而且有“粪-口”和母婴传播之可能[1]。

※2.人群都戴好口罩,新冠肺炎基本不可能通过飞沫传染;

※3.在上一点基础上,保持1米距离且场所通风,气溶胶传播基本不可能(至今未见有大规模聚众检测核酸造成病毒传播的报道可知);

※4.新冠病毒离体后极为脆弱,消毒制剂如75%酒精即可轻松杀灭;

※5.离体新冠病毒在一般环境中,存活时间一般不会超过7日。

※6.冷冻食物、冰箱内和厨卫死角等区域存在类似冷链环境的,病毒可存活21日。

※7.疫苗对新冠肺炎不具备预防作用,所谓群体疫苗免疫并不能切实起到屏障作用,反而容易让防疫人员和部门放松警惕。各级防疫部门和人员应切实、清晰认识这点。

※8.人心稳定是防疫核心所在。宣传管控、防疫人性化、信息战、执法监督,缺一不可。

————————————————————————————

根据以上信息,个人建议通过标准化、地域化来优化防疫管理制度,建立有战略意识、较高容错率、流通性、可常态化、可持续、高效低耗的安全防疫制度。

一、疫情分级管理

防疫核心关键在于人心,人心不安大多源自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大多因为揣测、以讹传讹和对未来的未知,对现行状态及未来不知如何准备和应对。所以国家及地方透明化防疫信息,及时公布防疫形势,给予民众可预知、可执行的具体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个人认为,可借鉴天气预警机制的成功经验来优化现有防疫三级机制,依据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为五级:五级(轻度)、四级(一般)、三级(较重)、二级(严重)、一级(特别严重),依次用灰、蓝、黄、橙、红色表示,并向民众动态公示。

 

☀1、紅警级(特别严重),疫情漫散,短期难以控制,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由国家流调研判决定。

☀2、橙警级(严重),对应今天高风险区级别,采取“足不出楼,上楼服务”措施,原则上居家,但允许居民可在楼内非聚众性活动交流(芋头按:都在高风险地域,自行决策绝对居家,或有限活动交流)。

☀3、黄警级(较重),14天内新增2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4~10例本地确诊病例,采取“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芋头按:错峰当有统一调研调配物资,有透明、有监督、有秩序、有替代方案实行)。

☀4、蓝警级(一般),14天内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确诊病例,采取“足不出区,区内活动”,原则上居家,但准许居民可在区内非聚众性活动交流。

☀5、灰警级(轻度),对应今天低风险区级别,实行“个人防护、避免大聚集”。

 

以上设想建议通过数学建模和社区实验(现实实验非常重要),综合分析进行决定。优化机制、措施,也是一种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稳定民心、维持秩序、复苏生产、发展经济。让机制有弹性、有动态、贴民情、有容错纠错、低耗高效,是今天防疫的研究重中之重。

500

二、防疫配置

1、医护人员及志愿者配置

个人有限医学经验认为:一般而言,医护人员面罩/护目镜+口罩+简易防护服即可,无需医用一次性大白隔离服。诊疗后、洗手洗面+酒精喷雾覆盖即可。

 

这些替代措施和大白隔离服都不是百分百绝对防止感染的,但从理论上看,两者防护水平,差异不大,但对国家及地方财政、医疗机构负担的成本差距极大,强烈建议对此进行实验论证。

 

2、制定医疗机构、重点单位的气流流通性监测标准(可有效减低病毒传播可能性,可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从而减少相关医疗负担、可促进相关产业科技及经济发展,可为防生化战做准备)。

 

3、重点单位入口可设置消毒喷雾系统。

 

4、易感易传机构如医院、门诊、办事大楼等,建立单向进出通道、流程通道;难以单向通道的地方,或人群聚集地,可采取错峰分批出入措施,如学校。此项不仅能防止传染病散播,还能有效管理人群聚集与出入、提高办事效率、缩短相关时间和成本,利于社会秩序和发展。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和大型单位,错峰也有利于城市交通秩序和治安,加大社会流通性,保障经济,又能防止更大型的聚众风险,非常值得相关部门调研分析优化。

 

5、推动单位机构数字化办公、精简手续流程,提高效率,减少群众时间、精力、金钱的损耗,降低人员交集密度。

 

6、倡议家庭天然绿色化的消毒,如中药烤熏蒸等,提高居民免疫力,减少感染几率。

7、倡议、推广视频中医功法教学(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居家锻炼,提高民众免疫力,减少感染几率。

 

三、检测

1、核酸常态化收益与成本应当做好平衡,更应有实验和大数据论证。

    个人有限医学认识倾向于:

确诊人群,治疗痊愈后七日两检14日,居家隔离七日两检。

封控区人群,七日一检。

管控区人群,七日两检。

防范区人群,七日三检。

疫情初全员,两日一检。

以上内容,建议作有限局部实验并建模确定。

 

2、核酸检测市场化作有效补充,作为防疫体系的外缘合作方。

只要做好监督工作,准许符合要求的医疗民企如医院、诊所、工作站、体检中心等,作有偿核酸检测。方便有需求之民众,有利民企经营发展,还可形成核酸常态化覆盖面和紧急缓冲区,一定程度降低基层防疫压力,减少国家地方财政负担。

3、核酸检测的方式多样化和弹性化。

今天核酸检测有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检测等,鼻拭子精准但实际操作难以普及,深喉痰液采集不合格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咽拭子采集速度快,简便易行,检出率也能达到要求,为我国大陆普遍采用。立意就是尽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防止漏失案例。

但是在今天核酸常态化操作中,个人有限次数的被检测经验,不少采样人员并未按要求看见所要采样的咽部位置就采样,很多时候就是磨牙周边“走一遭”,并未深入至咽峡部。在日益常态化核酸检测,社会采样人员越来越多下,相信这种操作并非孤例,日后可能会更多。

 

不规范采样,我们是很难完全规避的。采样人员在工作压力大、身体不适、疲劳等状态下时采样不当,我们也难以一一甄别。这对日后的常态化检测、标准化防疫都是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常态化核酸检测体系应当有纵深,有容错纠错的机制,一个充分考虑人性复杂性、现实操作性的机制,一个接受多样化、高性价比的机制,一个有保底,也要有弹性的机制。

 

今天和过去不同,常规化核酸检测致使受检人数及次数大大增大,如果咽拭子不规范采样,一个采样人员就可以影响整片区域上百上千人,这种情况我们又难以避免,如何管理和防止?个人认为,形势不同,应对就应该考虑改变:不规范采样还不如痰液检测更准确,操作上可以有标准化,不容易出现个人不规范影响一大片的事态。

 

要求被检测者在佩戴口罩下清嗓子/咳嗽数声后,摘下口罩吐出痰液进行采样。如此采集痰液可以有标准(声音),可以规避采样人员难以甄别的不规范行为,方便管理和监督。采集速度快,简便易行,现实中检出率的应当高于难以监督采样规范的咽拭子。建议将痰液检测作为常态化核酸的一线检测,咽拭子作为补充和兜底的专业采样人员二线检测,形成核酸常态检测防控的纵深网络。

 

同样,这种建议还是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无利益方的局部客观实验并建模确定,有依有据,方是真正的科学防疫。

500

四、组建“社区党员服务队、楼栋服务保障群”(以下简称“区队楼群”)的基层常规队伍

保障系统的建立是防疫非常关键的一个措施,之前本人的建言被广州部门采用并优化实行,率先践行“区队楼群”模式,基层调研统计所属人群信息,归纳整理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上次广州疫情,防疫区级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服务、医疗救治、心理关爱专班,加强对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重点对象沟通和服务保障,紧急启动管控区定点收治医院,保障区域内群众就医需求;组织居住在区内的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向社区报到,组建社区党员服务队,建立楼栋服务保障群,通过12345热线保障诉求渠道畅通。

 

 “发动群众,相信群众“,是永远不过时的,是行之有效的,是接地气、贴民情的。

 

打造“居委街道为核心,社区党员服务队、楼栋服务保障群为支点”的基层保障网络,不仅有利于今天防疫抗疫,还能对日后其他可能之事变(如寒、热、旱、涝、风、震、虫、病、战等)形成动态化、有弹性、有据点、有纵深、有替代、有责任、有主动、有创新、可持续的自动防害抗害基层组织机制。

 

诚然,区队楼群刚组建时有很多问题和可改进之处,但不失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组织方案。因为这个组织网不仅可以完成防害抗害,保障民生等最基本的任务,还能发挥其他过往难以解决的问题,非常值得全国各市县区去打造、指导建立常规队伍,以备不时之需:

 

☀1.区队楼群可与居委街道、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处理居民现实问题;

 

☀2.区队楼群可由当地居住的党员领导,组织中青先进人士,建成阶梯化队伍;

 

☀3.区队楼群可通过调研整理信息,整理所在孤寡残老幼妇贫等弱势群体进行有效保障;

☀4.区队楼群可通过学习、培训、指导,有效协助所在地的各种基层工作,比如宣传、解释、安抚、互助、监督、举报、整理、统计、收集问题等;

☀5.区队楼群可通过整理信息,整合区内群众力量,起到民生、流通、信心、医疗的保障。比如管理区内如有病患发作,区内的医生居民就可以通过区队楼群调配,现场作初期处理,并给出专业建议,尽可能就地解决,或缓解问题;比如管理区内出现供电故障,区内电工居民就可以调配就地处理,如此等等。

☀6.区队楼群可借助群众力量应对突发事件,缓冲、缓和、初步处理,或解决问题。

☀7.区队楼群可有效调节事态发展方向,可通过组织活动等增进所在地居民、官民的关系和感情,强化认同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8.区队楼群可辅助贯彻国家推行的总体安全观,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情况,保护居民及社区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9.区队楼群可建立新模式,促进区内经济内循环,促进区内基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疫情时,管理区内发展出非接触性,或非聚众性、错峰性物品交易模式,可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促进区内经贸发展,大大舒缓管理区内民众的经济压力和物资不平衡,发展经济内循环。

☀10.区队楼群可帮助、督促、监督基层管理的改进和发展,一定程度防止基层管理不及或过度管理现象。还可以及时发现不良信息源头和路径,迅速制止谣言的传播,加强宣传,透明化事情,安定民心。

☀11.各个区队楼群之间可以信息共享,可以相互学习,可以互通有无,由点带面优化整个市县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12.区队楼群组建初期原则上是党员领导的群众自发组织,但应有奖励机制,荣誉和实物奖励,也应向官方补贴、收支平衡运营、群众推举、民众打分的模式发展,形成国家基层管理、民众反映途径的有效补充。

500

五、民生保障、流通保障、医疗保障、信心保障

经济在于流通,市场在于信心。保障了流通和信心,稳定人心,不仅是民生保障之关键,也是经济继续发展的根本。所以,基层“区队楼群”的建立就是通过官方支持,和党员领导,架构出一个群众组织来,有粘性有弹性衔接民众与政府,让我国社会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社会安定维稳得到更高的优化。

 

民生保障就是物资保障,物资保障依托生产与物流。如发生疫情,管理制度下,当形成指定的物资与物流交通保障体系(包括且不限于各种情况下的梯级化备选方案)。

 

物资与物流交通保障,就是流通保障。经济在于流通,民生基础也在流通。流通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民生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流通保障属于特殊管理,需要另立制度安排,而不是按普通民众管理方案。要保障防疫同时,明确且责任到位的流通人员与流程管理,保障物资与物流交通的畅顺和有可持续化。要有适应防疫及各种突发事态的流通等级、备案、后备人员。相关流通机制的建立(如人员培训学习),应尽早制定和实行,无论该地区是否低风险,是否在管控。建议相关机制和物流、网约、同城、快递、外卖等企业进行磋商制定,调动起企业的主观积极性,让他们提交草案,相互监督、批评和促进,最后相关部门根据地方具体情况整理优化和拍板。企业的专业、细致、性价比控制、布网,联合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监督和制约,相信能快速建立起来。

 

医疗保障,是民生重要工程。我们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害怕疫情击穿医疗体系,造成大量民众的生命健康丧失。所以防疫举措是不能背离初心牺牲医疗保障来实行,那是本末倒置。关于医疗保障,本人有些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防疫及保障民生、经济有所帮助。个人水平有限,望部门专业人士指正,如有不当,万请见谅:

 

☀1.保障急救医疗服务,无论是否类似新冠肺炎,民众都应得到急救保障。

和流通保障一样,医疗保障也属特殊管理,需要另立制度安排,而不是按普通民众管理方案。其中急救保障尤为重要,城市现代急救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只要考虑防疫现实问题即可较轻松解决。当有本土急救体系拿出切实可行、责任到位的方案,由市县区防疫管理小组审核/修订通过即可。

 

☀2.借助健康医疗私营企业,建立医疗保障后备力量和防疫纵深。

疫情期间,准许符合要求的私营医疗机构申请参与检测和医疗服务,统一接受医疗资源调配管理:一来可以有效减缓公立医疗压力;二来可以整合私营医疗健康机构为防疫补充和预备力量,形成医疗抗疫防御纵深;三来可以让更多民众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有偿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保障当地医疗市场经济。只需要切实做好奖罚机制、相关监督工作即可。

☀3.改变现行疑似症状医疗管理办法。

为尽早发现感染源、切断传染源,过往都是要求风险区疑似症状全部由公立医院发热门诊诊疗,禁止其他门诊接诊。

 

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干咳、咽痛、鼻塞、流涕、嗅觉减退、气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这些症状涵盖了呼吸科、消化道科绝大多数疾病,骨科、康复科多数疾病,部分心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精神心理科疾病。涉及专科那么多、涉及面那么广的疑似病患全部交由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处理,是严重增加医疗体系负担(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医疗成本),是十分十分不当的。

 

我们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害怕疫情击穿医疗体系。将疑似病患集中由医院一个发热门诊来承担负荷,无论是逻辑还是现实,都是不合理的。发热门诊往往还是各科人员轮值,非中医的医务人士往往都没有大全科概念和经验,处理疑似病患难免有所疏漏和判断不当。而且,病毒性感染疾病,消化内科、骨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疾病,绝大多数都是中医优势,禁止中医门诊接诊,十分不妥。

 

为保障医疗系统不被疫情击穿,就应该让中医参与抗疫;为保障防疫医疗系统良性运作,就应该让中医全面参与防疫;为保障医疗系统形成防御纵深、后备力量,就应该让中医全面参与构建防疫抗疫的日常运作队伍。

 

让民营医疗企业参与统一管理下的防疫抗疫,让有大全科概念和经验的所有中医都参与进防疫抗疫体系(可作岗前培训),不仅能大大舒缓各级医疗体系的经济压力、成本和工作量,还能为防疫系统增加强而有力的“有生力量”,建立起多线纵深、立体且全面的常规力量、后备力量。

 

信心保障,是防疫、维稳、民生、经济发展等诸多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以上工作的保障,就是夯实民众信心、市场信心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舆论工作是信心保障的重要一环。

 

只要做到以上保障,那么纾困零售、餐饮、旅游、影视、中介、远程交通等与消费密切关联的行业就有了复苏和发展的基础,也能催生一大堆有效的方法。

500

六、宣传和信息回馈机制

防疫核心其中关键在于人心,无论是决策层、基层还是民众。万众一心,才能无所不能。战略不明、朝令夕改、生硬机械、模糊不清、犹豫两端、摆烂、过度……都是让人无所适从,难以理解和难以配合的,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防疫抗疫的。

   

让民众清晰认识到防疫措施的战略、目标、理由、原因、执行等,而不是笼统、模糊的口号,甚至是逻辑混乱的宣传。

 

☀1、建立地方疫情常态通告机制:最新防疫情况、辟谣、解答民众疑惑、公布成绩与不足。

☀2、建立疫情民生信息回馈机制:收集疫情期间中现实意外问题,人性化处理具体事宜。

这些都是可依托现有相关体制和区队楼群体系草拟、完成、执行和优化,这种机制作用其实不限于应对疫情/生化战,也能推广到各种事态、日常管理。人心定则万事安,愿中国国泰民安。

七、建立切实可行的容错纠错机制

战略防御纵深思想,对疫情防疫有着巨大借鉴作用。绝不容错的机制是脆弱和容易崩溃的,更是让基层防疫人员压力倍增,极容易出现层层加码现象,造成过度/懈怠。现在防疫机制更多的是地域纵深(疫情爆发的分区管控),而非防疫程度的纵深、立体纵深。比如跨地域的散发性、多发性、群发性问题,无论是面对生化战还是瘟疫,防御都应该是一个有指导原则、有底层逻辑、有活力、有纠偏、有弹性、有韧性、能聚能散的网状体系,以点带线,以线带网,有纵有横,有浅有深。

 

这个容错纠错机制,十分值得重点研究和依托现有体制改进创建的,以上各点建言都可以是这个机制下的各个子系统,只要系统间共同协力,整合力量是巨大,也是容错纠错力极强的。

500

有战略纵深思想的防御网

八、建立问责专家制度

涉及国计民生的防疫大事,专家应当为其建议、意见及言论负责。不当建议,可以予以口头教育、公开警示、记过、处分、撤除等处理,涉及违法的移交公安。

 

涉及国计民生的专家建议应当由专人记录在案,并对建议的可行性、执行情况、结果对错等进行客观且充分的事前事后多轮审核。如专家的建议、意见及言论,造成国家及人民较大损失,专家有义务接受相关部门及民众的问责。如长期/多次,当启动高规格问责机制,调查并作出公开处理。

 

标杆人物不是神,专家不会不犯错,更不是不允许质疑、不允许批评的存在。专家的名头,不能作为打压异己、兜售私货、炒作谋利的工具,更不能是逃脱民众质疑、肆意胡言乱语、不受法律法规约束的“免死金牌”。

 

涉及国计民生,专家以专业能力站在建言那个位置,就注定要为其专业和言论承担责任,接受民众、同行和部门的询问、质疑和批评。

 

问责专家制不是不给专家发言,而是为专家的建议、意见和言论画一条红线,一条底线。不为别,就因涉及国计民生!

500

有的担当才会负责任

————————————————————————————

参考与引用

[1]黄虞远等. "新型冠状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和感染风险." 疾病监测 36.1(2021):7.

[2]"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建议市民尽量少出行不聚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693538251279180&wfr=spider&for=pc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