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

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是——利润危机。

这是全球经济,也就是私有制经济,包括市场经济的核心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专家和官员们想出的办法归结起来主要分为两类——发钱或不发钱。 

然而,钱,这里指信用货币,并不是真实财富。所以,发不发钱都无法增加利润,都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专业人士们吵来吵去,其实没有一个是对的。大家半斤对八两,五十步笑百步,最后都会失败,都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不发钱,利润不可能提高,那么利润危机无法解决。 

如果发钱,它要么是印的,要么是发债借的。 

首先,印钱印不出真实财富,所以,利润不会增加,问题也无法解决。 

其次,发债借钱只是腾挪了“储蓄财富”,把它放入市场,使市场里的财富增加。这好像是增加了“利润”,但是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未增加,所以还是没有改善利润情况,经济危机还是没解决。

这里需要多说一点。印钱,或者扩债借钱,结果都是将储蓄财富拿出来放入市场,所以社会财富总量都没增加。 

扩债借钱是公开地,道德地,直接拿走储蓄财富,放入市场。 

而印钱则是暗中,不道德地,拿走储蓄财富。因为,印钱会使原有货币全部贬值。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经由印钱政府之手,以政府投资、低息贷款等形势进入市场。它同样是转移储蓄财富至市场。 

所以,印钱和扩债借钱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减少储蓄财富,去增加市场利润。 

然后,它们就开始自欺欺人,以市场利润的增加来粉饰繁荣,制造“泡沫狂欢”了。而实际上,社会财富总量不会增加,经济危机也不能解决。

印钱或扩债借钱之后,储蓄财富被拿出来放入市场,表现为刺激投资,或者刺激消费。这将加大投资和消费,也就是加快经济循环。 

财富总量不变,但是加快经济循环,结果就是使原有财富分配规则的效果被放大。

原有的财富分配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即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资方占据分配优势。非资方居于分配劣势。

私有制经济(含市场经济)之所以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是因为生产资料是私有的。

如果社会财富总量不变,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就会以“资本”为分野,将人群分为“资方”和“非资方”,并制造他们之间的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的结果是,资方富有,而非资方(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生活困难。这很少有反例。

很少有反例就是私有制经济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一个证据。

由此我们不难明白,印钱发钱都不能增加真实财富的总量。它们只是以直接或间接,道德或不道德的方式把储蓄财富拿出来,放入市场进行“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因此结果就是——扩大贫富分化。 

继而,毁坏消费,人为制造产能过剩,迫使资方减薪裁员,又让百姓消费力更低,产能更过剩,资方扩大减薪裁员,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经济循环,最后毁掉整个经济。

哪怕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把钞票塞进他们的口袋,只要市场经济“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底层分配规则不变,最后的结果都是财富向资方移动,贫富分化扩大。 

这是因为,在利润危机、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印钱发钱真的是把财富转移给普通百姓的话,就意味着资方财富要减少,造成他们的盈利困难,使经济竞争加剧。那么,他们就要用减薪裁员来应对,甚至关停歇业,逐渐退出经营,使自己不成为“资方”。结果就是,失业增加,经济危机快速爆发。这就是发钱的来源如果是资产税,是富人税的话,经济态势会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由此,给老百姓发钱只能是一个幌子,一场骗局,不敢搞成真的。 

继而,既要给普通百姓发钱,刺激消费,又不能真的转移财富给百姓,不能让资方财富减少,以致退出经营,那么两下权衡,馊主意就是——无锚印钞。

“无锚印钞”时,“国家信用(国债信用、货币信用)”已经没有了。典型就是央行印钱,下场购买国债。无锚印钞后,一方面既可以给百姓发钱,进行所谓的刺激消费,一方面又通过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让资方赚取利润。毕竟资方已经喊了好久的“通缩”,急需利润了。 

这两方(非资方和资方)的财富矛盾,在利润危机情形下,是不可能通过印钱来解决的。所以,必然有一方是被骗了,吃亏了。这一方大概率是非资方,即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因为,生产资料在资方手里。资方最强势,占优势。 

因此,所有私有制社会的最后危机阶段,贫富分化都是资方财富扩大,而不会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财富扩大。这就是发钱给老百姓,发“纸片”给老百姓,在私有制社会的利润危机阶段,一定是骗局的原因。 

哪怕像美国那样,扩大美元的供给,好像提高了本国民众的财富,增加了消费,使两方都获益了,但那是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无锚印钞掠夺了使用美元的其他国家的财富。所以,美元的泛滥是损公肥私,一边增加了美国的财富,改善了美国人的消费,一边却毁坏了国际消费,国际贸易。也就是“外需”不断恶化,全球经济滑向危机。

综上,“利润危机”无法通过货币手段来解决。无论是增加,维持,还是减少货币供给,都对利润危机无效,甚至可能加重危机。

解决利润危机一般只有两个办法。 

方法一:科技创新,扩大利润。

财富的本质是“能量”。没有能量,万物不存,万事不生。具体论述可以阅读我的文章《关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此处不再赘述。 

人类不能创造能量,只能依靠科技把自然界不能使用的能量转化进入人类社会,成为可使用的能量,凝结在产品中,成为财富。 

而人类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然后指导劳动把自然物加工成财富。

所以,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决定了劳动的种类、数量、质量和效率。

换言之,科技创新是财富的来源。它的起伏决定了财富增长的起伏,也就是利润的起伏。

科技创新是“灵感”控制的。没有灵感,再多的人力、物力投资都不会有创新。这些投资不会有回报,反而会有极大亏损。 

“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财富的生产,利润的产生,在源头上是人类控制不了的。即,人类控制不了经济周期。 

当科技创新乏力,经济就会进入利润减少的周期。人类对此无能为力。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应用型创新逐渐枯竭,就是典型表现。反映在经济上,就是经济增速下滑,利润越来越少。

所以,想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利润危机”,尤其是历史性的重大利润危机,是只能听天由命的。重大科技突破对人类是可遇不可求的。 

方法二:调整财富分配规则,即改变经济模式和生产关系。 

私有制经济的“利润危机”如果不能通过科技创新,利润增加来解决,一般来说就只能通过改变“逐利的经济模式”来解决。 

即,利润下滑周期里,经济不再以资本逐利为目标。 

当经济不再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进行“逐利”后,财富分配的底层规则就变了。财富将不再因为利润下滑,利润危机流向资方。财富将保留在“非资方”,也就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这里。 

这将极大改善消费,支撑有效需求,修复经济循环,维持财富生产。

人们必须清楚,科技创新乏力,利润减少,是财富的“增量”减少,不是财富的“总量”减少。生产生活完全有条件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不发生经济危机。 

换言之,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全球人口没有减少,经济本来就不应该有危机。

即便人口减少,但是有足够的生产力做支撑,物质财富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人口结构也有条件不恶化,不需要延迟退休,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一边延迟退休,一边扩大失业,这是极不正常的。 

一边产能过剩,产能闲置。另一边失业增加,需要工作,需要财富来恋爱、婚育和养家,也有能力工作。但是,两者就是无法对接,不能完成生产与消费的连接,这是极不正常的。

这种不正常就来自——资方非要在利润减少的时期去追逐利润,非要维持逐利的经济模式。 

利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新增财富。二是别人的损失。 

当资方越来越不能从新增财富中获利后,就会转向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利,展开“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的结果就是“非资方”吃亏,劳动者和普通百姓财富减少。因为私有制经济(含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依据是——资本。

所以,资方通过“资本依据”拿走非资方的财富后,非资方的需求就下滑,造成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在逐利的经济模式中必然制造“失业”。失业又造成消费下滑,产能过剩,然后继续扩大失业规模。这就是产能过剩,产能闲置总是无法与失业者对接,互相拯救的原因。 

简言之,在利润下降的周期坚持逐利的经济模式,逐利的分配模式,就会使经济自毁。通过逐利,毁坏分配,毁坏消费,毁坏产销平衡,毁坏经济循环,最后毁掉整个经济。 

因此,“利润危机”在没有科技创新来解救的情况下,必须也只能通过把“逐利的经济模式”改为“以非逐利的经济模式为主”,才能和平地解决经济危机,实现软着陆。 

即,跳出逐利模式才有可能解决“逐利的危机”。 

否则,逐利的经济模式必然在坚持逐利中毁掉经济,催生社会动乱,制造国际冲突。

最后,要么通过暴力的社会革命实现财富转移,使之回归劳动者,去修复消费和经济循环,修复劳动力再生产,然后恢复经济运行的稳定。 

要么就会让劳动者被资方误导,受其操控去进行国际战争,通过抢夺外国财富来解决内部的经济危机、利润危机。这其实就是用劳动者的血泪,劳动者的悲剧,去为资产阶级,去为逐利经济模式的错误买单。然后,继续维持逐利的经济模式,直到国家在对外战争中崩溃,转向内部的灾难,内部的阶级革命,历史性地完成社会革命。

最后总结一下: 

“利润危机”要么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利润来解决。这受到“灵感”的制约,可遇不可求。

要么,就要通过调整经济模式,调整分配规则,以“非逐利”为主要经济模式来解决。

如果非要在利润下滑的阶段,坚持逐利的经济模式不改,资本的分配规则就会毁掉整个经济,给社会带来无尽的灾难。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关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公平”概念》

《“内债不是债”错在哪里?》

《“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

《人类历史并未现代化》

2024.09.29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