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内急与国际间谍——证明方法的故事(22)

收敛法思维技巧通常是指思路向单一方面发展的思维方法技巧。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收敛思维是最好的,在众多思路和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答案,可以避免遗漏潜在的、重要的材料或思路。相似的还有一种幅集思维技巧,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将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获得的知识“集”向某个“结点”,使之统一形成对于事物某个方面的整体认识的方法。2003 年第五期《读者》曾经登载过《遗憾的真实》一文,其中的故事就涉及到了收敛法思维技巧的应用。

1957 年 6 月 27 日夜,位于山东、河北交界处的一个军事禁区里发生了重大盗窃案,盗窃者潜入苏联军事技术专家伊哈诺娃住的房间,不仅偷去了首饰和照相机,而且还撕走了绝密笔记本上的两页正在研制的重要军事设备资料。

案件引起了北京军区和国家公安部的高度重视,立即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侦查队伍,而且规定必须每两个小时向北京最高层报告一次侦查情况。领导和侦查员们都认为,显而易见这是潜伏在军事禁区里面的国际间谍所为。但是,紧锣密鼓地查了几天,没有什么进展。焦虑的公安部长突然想到了“北方名探”鲁奉节。鲁奉节的祖上数代都担任“捕快头目”,自己到英国学过现代刑侦技术,在不同时代侦破过大量刑事案件。

鲁奉节奉命协助办案,在听案情介绍、看案卷材料、与被窃苏联专家谈话后,当晚10时得出他的判断: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偷盗案件,不是军事谍报性质。大惑不解的人们当然要问他那两页绝密笔记失窃的原因。他说:笔记本还有 30 页与失窃的两页同等重要的资料,为什么不把整个笔记本偷走 ? 除非是笔记本太重,但偷走的照相机比笔记本重十倍。因此撕走那两页只是出于一种临时性的需要。究竟是什么需要呢 ? 他在排除了其他各种可能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只能是小偷突然内急,充当了手纸。这引起了会场上一片嗤笑。

但鲁奉节的逻辑十分细密,他没有笑,只是宣布,现在时间已晚,明天早晨就能在别墅周围找到与手纸有关的痕迹。果然,第二天一早,人们只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找到了充当手纸的那两页笔记。而最后捕获的罪犯,也确实只是个身手不凡的小偷而已,对军事情报一窍不通,毫无兴趣。

鲁奉节有效地运用了收敛法思维技巧。无论人们多么地强调政治因素、国际因素、军事因素、间谍因素等等,他只注重事实,让事实将思 维活动的“聚焦点”收敛起来、集中起来,从“笔记本还有 30 页与失 窃的两页同等重要的资料,为什么不把整个笔记本偷走 ? 除非是笔记本太重,但偷走的照相机比笔记本重十倍”这个最重要、最关键的事实出发,做减法,力求简单地直奔真实,进而得出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推论: “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偷盗案件,不是军事谍报性质”,两页绝密笔记失窃的原因“只是出于一种临时性的需要”即“小偷突然内急”。真实的事实虽然有些令人遗憾,但是但愿人们能够从中学到实事求是、收敛思维这些东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