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羊耳的兰花,你见过吗?丨花颜鸟语

编者按:在地球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世界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赞歌,塑造了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史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学传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声与华南植物园联合开设“花颜鸟语”专栏,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体验的点滴故事。惟愿她为自然世界代言,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惟愿她解读科学前沿,讲述科学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兰科植物作为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有接近300种被收录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兰花花冠造型独特,拥有与其他植物不同的结构,如合蕊柱、花粉团以及特化的唇瓣。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兰科羊耳蒜属(Liparis spp.)的植物,其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羊耳蒜属植物多为地生或附生。羊耳蒜属植物的唇瓣为羊耳状,而它的假鳞茎像蒜瓣,故得名羊耳蒜。由外层向内层分别为:中萼片、侧萼片、花瓣、唇瓣、合蕊柱。花色为黄绿色居多(一般初开时绿色,而后渐渐转变为黄色),也有紫色、橙色等。总状花序,蒴果倒卵状长圆形,里面包含上万颗种子。

500

花冠结构图,图为摄于华南植物园的圆唇羊耳蒜(L. balansae)

500

图为小花羊耳蒜(L. platyrachis)的假鳞茎(图片来源:微博@山野君和他的小伙伴)

生活习性

羊耳蒜属植物喜欢生长于郁闭度高且湿润的石壁及树干中下部,但也有部分生于树干中上部,如镰翅羊耳蒜(L. bootanensis)。在迁地保护工作中应尽可能模拟原生境的环境条件,使用雾化器提升环境湿度,为保证根部的呼吸,种植基质宜使用植金石、火山岩和松树皮的混合植料为佳。

在自然界中羊耳蒜属植物可以在风、蚂蚁等的协助下,借助花粉块自身的重力作用进行自花授粉。但不同羊耳蒜种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罗氏羊耳蒜(L. loeselii)和羊耳蒜(L. campylostalix)可借助雨滴驱动授粉,传粉机制为其花粉块并非直接跟雨水接触,而只是借助了雨滴的冲击力,本质上得益于药帽的特殊构造,也不存在雨水胁迫的问题;丛生羊耳蒜(L. cespitosa)在高湿或雨天环境中实施闭花授粉;对于镰翅羊耳蒜(L. bootanensis),有学者推测其自花传粉的实现可能与花朵在不同开花阶段合蕊柱和花序轴的夹角的改变有关。

500

500

图为日本盘腹蚁(Aphaenogaster japonica)和羊耳蒜(L. campylostalix),蚂蚁访花帮助传粉(李佳侬 摄)

种类介绍

2004年版《中国植物志》记载全属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有七十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及热带森林中。

(1)紫脉羊耳蒜(L. aureolabella),假鳞茎圆形,黄豆大小;叶卵状椭圆形,叶脉突起;叶脉、叶背、花葶和花被均为紫色,因此得名紫脉羊耳蒜。在野外伫立着犹如一个个紫色的小精灵。该种于2021年发表,目前仅产于云南南部的蒙自县和文山县,生于海拔1990米的石灰岩山地中。

500

500

紫脉羊耳蒜(L. aureolabella)花及叶片细部(图片来源:微博@山野君和他的小伙伴)

(2)镰翅羊耳蒜(L. bootanensis),假鳞茎卵状长圆形,呈现绿色;叶狭长倒披针形;花初开时为黄绿或翠绿色,有时稍微带褐色,后转变为橙色,蕊柱的上部具有镰刀状翅,故名镰翅羊耳蒜。广布于长江以南地区,生于海拔800-2300米的林缘、林中或山谷阴处的树上或岩壁上。

500

500

500

镰翅羊耳蒜(L. bootanensis)全株及花细部图,下图展示了的具镰刀状翅的合蕊柱(张中扬 摄)

(3)圆唇羊耳蒜(L. balansae)假鳞茎近卵形;叶倒披针形;花初开时深绿或墨绿色,后转变为橙黄色,唇瓣似圆形,故名圆唇羊耳蒜。产海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林中或溪谷旁的树上或岩石上。

500

500

500

圆唇羊耳蒜(L. bootanensis)花部图

(4)扇唇羊耳蒜(L. stricklandiana)植株较高大,假鳞茎近长圆形;叶倒披针形;花初开时为淡绿或黄绿色,后转变为黄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唇瓣似扇子的模样,故名扇唇羊耳蒜。产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1000-2400米的林中树上或山谷阴处石壁上。

500

500

500

扇唇羊耳蒜(L. stricklandiana)野外照、人工培育状态照和花部照(张中扬、刘秋莎 摄)

(5)恒春羊耳蒜(L. grossum),2020年已处理为恒春睫唇兰(Blepharoglossum grossum)。其假鳞茎卵形,略扁;叶椭圆状长圆形,翠绿色非常的小清新且稍带肉质;花为橙红色,唇瓣先端二裂。产台湾,生于常绿阔叶树林中的树干上或巨枝上。

500

500

恒春羊耳蒜(L. grossum)人工培育状态照和花部照(季凌波 摄)

现状及解决办法

羊耳蒜属的植物同其他兰花一样,生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大批兰科植物被采挖,被传输至世界各地的兰花不计其数,导致一些原本广泛分布的种栖息地被毁灭,接近濒危。其中唇瓣奇特花朵艳丽的兜兰属 (Paphiopedilum spp.)和清新脱俗的兰属(Cymbidium spp.)植物被采挖的程度更甚,对我国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羊耳蒜属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兰花大致相同。首先由于羊耳蒜属植物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导致野生羊耳蒜资源被过度采挖买卖,原生境被破坏。其次羊耳蒜属植物的花没有胚乳,缺少营养供给,种子很难萌发,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需要依赖真菌共生,导致发芽率极低,以及分布地狭窄、传粉昆虫的特异性等都导致了羊耳蒜属植物的稀缺性。

500

图为摄于华南植物园的兜兰属的彩云兜兰(Paphiopedilum wardii)

500

图为摄于华南植物园的兰属的寒兰(Cymbidium kanran)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羊耳蒜属植物的保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迁地保护、组织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法律等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满足兰花爱好者们欣赏以及药用植物开发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过度开采,避免将魔爪伸向野生兰花资源。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拒绝野生兰花私下贸易!

参考文献:

1. 金效华,国家濒科委 (2021-9-9). 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2. 张晴,王翰臣,程卓,王美娜,李利强,龙春林.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保护利用现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42(11):59-72.

3. 曾宋君,郭贝怡,孔鑫平,等.兜兰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0):2080-2089.

4. 斯金平,王琦,刘仲健,等.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科学与技术的突破[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2):2223-2227.

5. 覃海宁,杨永,董仕勇,等.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J].生物多样性,2017,25(07):696-744.

6. 宋仕鹏,江凡,李春晖,等.羊耳蒜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02):104-108.

7. 李斌,赖学文,刘地发,等.香花羊耳蒜全草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药材,2017,40(08):1838-1841.

8. 郑叶子,张智宽,马宏文,等.羊耳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5):44-47.

9. 华应熊,刘诗发,杨振球,等.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社,1999,24:734-737

10. 林爱英. 福建3种野生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