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关扣尼风葬纪实(2)
作者:关小云
三、入殓、出殡、葬礼
10月5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阳光和煦。上午8时,在“担沁”的指挥下,准备开始入殓,抬遗体的几位男士都已准备好,“担沁”告慰逝者:“萨满老人家,老奶奶,你的时辰已到,你的儿孙和亲人们为你做了非常好的新房子。你别难过,你已与家人分离,你轻轻身子,我们把你送到新房子里,你放心地走吧”。4、5个人抬起死者褥子的4个角,连同遗体一起抬走。另有4个人举起大毛毯的4个角,罩在抬遗体的人们上边,意为遮挡尸体,以免见太阳或阳光照射。他们把老萨满的遗体装入棺材里。“担沁”让人们把死者需要带的遗物(生前最喜欢穿的衣服及3个布口袋)等一同随丧。“担沁”说:“老人家,我们送你上路,你千万要好好走,把你好的思想和品德都留下,不好的东西都带走。别害怕,也别吓唬我们,你要的一切我们都准备好,金钱、衣服、酒肉、米面、针线,都给你准备好了,连同魔鬼打仗的用品都有……。随葬品都放好后,把蒙在死者脸上的白布揭开,给死者“开光”,主要是开眼、耳、口、鼻光,并念念有词,儿孙及亲人们最后再看一眼遗容,但不能让眼泪掉进灵柩里,几个人还高举着毛毯,不能让遗体见光。“开光”结束后,灵柩要封盖好,人们把系灵柩的大绳子在吊车上系好。起灵时,随着灵柩慢慢抬起,死者的儿子高举的丧盆(专用烧纸的瓷盆)狠狠摔碎。儿孙、亲人和戴孝的人们跪在地上,磕头、哭泣、叫喊:“一路走好”等话语。“担沁”不住地说送别的话,告慰老萨满:“轻轻身子,好好走你的路,上西天的路上,千万注意,别让小鬼抢东西,不要惦记家人,不要舍不得离开,你放心大胆地走,一路上不要回头,希望能给儿孙和亲人们留下无价之宝,让他们幸福地生活”。灵柩放在灵车(指当时运灵柩的车)上,几个男士和亲友站在灵柩的两边,护送着老萨满的灵柩到墓地。灵车副驾驶的位置上,有专人扔撒纸钱,即“买路钱”边走边撒,道路拐弯处,还需多扔撒纸钱,意为死者一路畅通。
灵车到达墓地后,一切听从“提沁”的指挥,“担沁”告慰死者:“老人家,老奶奶,这里是你的家,你到新家了。这里有你喜欢的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树,这里风水宝地,是个好地方。按着你的遗愿,我们给你风葬,你高高兴兴地在你的新家,新房子里应有尽有,放心吧。”吊车缓缓地启动,在大家的帮助下,老萨满灵柩缓慢移动,安安稳稳地放在事先截好的木桩的横木上,人们的心也随之放松。木桩离地面1.9米。“9”是鄂伦春人的吉祥数,4根木桩意为“四平八稳”“担沁”一直在不停地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落,老萨满的灵柩平稳地落在木桩上,也实现了老人家的心意:风的主神把萨满神灵带到天上,上天眷顾鄂伦春人;大自然养育萨满,萨满护佑鄂伦春人的理念。
老萨满关扣尼的墓地,在白银纳乡西侧一处寂静的山林,这墓地是关扣尼自己生前选的,一是离已故的姐姐关扣杰的墓地较近,二是这里风水好,有山有水,有森林,面对着呼玛河,不远处还能遥望白银纳村,能保佑家乡的父老乡亲。
百年后风葬是关扣尼本人的愿望,她没有与前夫孟涛渡殡骨,也没有埋在后任丈夫孟玉林的墓地。她认为风葬接地气和树神的保佑,借风神的力量使自己灵魂升天。尸体虽然腐烂,但灵魂不灭,神灵永存,保佑鄂伦春人。
关于老萨满百年衙风葬之事,关金芳多次找到呼玛县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请示,领导们很开明:尊重鄂伦春族民风民俗,尊重老萨满的遗愿。
老萨满的灵枢坐落后,悼念仪式开始。在“担沁”的主持下,老萨满的儿孙与亲人及戴孝的晚辈,跪在墓前,摆放各种供品,敬烟敬酒,供狍子肉等(因当时是林区护林防火期间,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没有给死者烧纸钱,把需要烧的钱都放在墓下,等待百天时再烧,供品狍子肉是在家里煮熟后带来的。“担沁”说“老人家、老奶奶,按照你的愿望,把你风葬在风水宝地,很顺利很圆满,你就放心吧,你已经是阴间的人了,离开了你的家人。从今以后,走你自己的路,过你自己的生活,你是有神灵的人,你还要好好保佑你的儿孙,保佑你的家人们,让他们好好生活”。“担沁”告诉逝者:今天来了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是送你的,给你送来许多礼品,一一做以介绍。之后,再向所有人介绍死者的为人,做的好事,夸奖和赞美一番。人们都认真听讲,参加葬礼的有些人席地而坐,有的人站着。在“担沁”的主持下,由关小云(省级非遗传承人,鄂伦春萨满研究爱好者)致悼词,关小云首先介绍了老萨满关扣尼的生平及所做的工作和成就,表达了对关扣尼的缅怀和敬意,并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酬谢”是葬礼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之一。 “担沁”指示老萨满的儿孙亲人及戴孝的人员,向前来送葬的人们表示感谢。将他们一一排好队,老萨满的儿子排在最前面,他们双腿跪下,手持桦木杆当拐仗,跪着来到大家面前,给每人个人一一行礼,敬酒和敬狍子肉。老萨满的儿子孟举荣对长辈说“你们在百忙中参加我母亲的葬礼,我非常感谢,谢谢你们的关心与帮助”。被致谢的人也说些安慰和祝福的话:“你妈妈享福去了,你不要悲伤,你要勇敢面对,照顾好自己,平安快乐的生活,你妈妈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还与你们在一起,她会保佑我们大家的”。戴孝的晚辈们排着长队跪着给大家一一敬酒、敬肉、表达感激之情。大家相互祝福彼此交流,戴孝者们之所以拄着拐杖跪着致谢,是死者的儿孙们对养育之恩的报达,尽忠尽孝,最后一次履行报恩的义务,也是对参加葬礼的一种尊重和礼貌。
这一程序结束后,墓地周围有三、四人(死者的亲属或晚辈)手中拿着烟和酒,分别给送葬的人们敬烟、敬酒或分给糖块和饼干。大家毫不拒绝,欣然地喝上一口或吃上饼干和糖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死者赏给的好酒、好烟、吃上或喝上就会得到死者灵魂的保佑。所以,人人都高兴地接受,希望得到平安和幸福。葬礼进行过程中,还指定专人手中拿着一些白毛巾,给前来送葬的长辈,嘉宾和异姓人的手臂系上毛巾,以表达感激之情,场面非常祥和,有说有笑。
风葬仪式接近尾声,“担沁”说:“老萨满的风葬在大家的帮助力下,很圆满很顺利,风风光光地把她安葬了,了却了她老人家的心愿,谢谢大家。现在,我宣布,老萨满的风葬仪式圆满结束,愿她老人家一路走好,心灵得到安息。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老人家的好传统,把我们鄂伦春的事业做好。从此,我们不再悲伤,过向阳光灿烂的好日子”
戴孝的人使用过的拐仗,本应该是当时用完后烧掉,但因防火期没有烧,等到百天脱孝时再烧。,戴孝的孝带,系在“枯树”上(没有生命的“死树”)这是意味着死者走向阴间,永离人世,“担沁”另把黑纱给他们戴在手臂上。
风葬仪式结束了,人们纷纷下山回家,但也有个别人磨磨蹭蹭。于是“担沁”拿起小树枝,往他们身上轻轻地打一下,意为赶紧走:与死者彻底分离,除去身上的晦气和不洁之物;不再有痛苦和灾难,走向美好的家园。并告诉人们,“在回家的路上不许哭,不许回头,一直往前走”。这样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下山坐上车回家。死者的儿孙们在饭店准备了丰盛的答谢宴,大家愉快地就餐喝酒聊天,场面热闹非凡。
三天圆坟
三天圆坟是在死者风(安)葬后的第三天举行,就是上坟烧纸,上供。据说在第三天,是死者最清醒的时侯,心明眼亮,正式脱离人间,回归自然(阴间),灵魂升天。三天圆坟是鄂伦春族丧葬习俗中比较主要的内容之一。所以,死者的儿孙亲朋好友及戴孝的人都很重视,没有特殊的事情都必须参加。鄂伦春人很在意此事,死者的儿孙亲友们准备了各种供品,有烟酒、水果、点心、鱼肉等,一一摆在供桌上。三天圆坟也是在“担沁”的主持下进行,“担沁”首先向死者介绍前来参加的人员,都拿了什么供品等等,然后让家人们上香,摆供品,敬烟敬酒,述说自己的心情,祈求祝福好运和吉祥(因防火期没有烧纸、烧遗物)。
“担沁”对大家说,“你们的长辈收到了你们的孝心,她很高兴,她会把自己的福寿、吉祥、幸福赐给你们。你们要好好分享长辈给予的福份,领会她的教悔,与人为善,好好生活”,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供品,喝着酒,相互祝福,高高兴兴地道谢问侯,上坟结束后人们各自回家。
百天脱孝
服孝期的规矩:过去,鄂伦春人戴孝三年,如果长辈人尤其是老年人去世,氏族或家族中五代以内的近亲都要戴孝,现在守孝100天。服孝期满,准备脱孝时,要提前通知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并准备烧纸,烟酒肉等祭品。
2020年1月12日,是老萨满百天祭日,这时白银纳已经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天气寒冷,百天脱孝是鄂伦春人很重要的一事件,家人或守孝的人及亲朋好友们都要参加,家人们准备了各自的供品,参加脱孝的人也自带物品,可根据自己的心意,带什么东西都行。
人们来到墓地,在“担沁”的主持下进行,“担沁”吩咐大家清理积雪,捡干柴点火。支锅架,篝火升起来了,人们围在篝火四周,有几个妇女在做“手把肉”、熬的肉粥。“担沁”给死者坟前摆供品,上香,敬烟敬酒,告诉亡灵前来的目的及什么人前来参加。“担沁”说,“你已经走了一百天了,儿孙们都来看看你,带上供品,应有俱有。大家都来了,都赠送了礼物,还在缅怀你。既然我们已经分别了,你就狠狠心走你的路,别留恋你的家人,你缺少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你见到死去的亲人了吗?你的儿孙只求你不受罪。今天,我们就与你彻底分离,你走你的阴间路,千万别再打扰我们活着的人……”守孝的人们也一一给死者磕头,敬烟敬酒,诉说心里话。之后,大伙用烧纸为死者叠纸钱,做元宝,纸船、纸马、纸鸟、纸衣服等。“担沁”告诉死者,“给你送多多的钱,钱多福多,人兴旺”;有人叠好的“得义”(鄂语意为神鸟)边说边烧:“愿你像小鸟一样飞走,自由自在,没有疾苦,你可要坐好坐稳,小心被翅膀扇掉。”大家轰堂一笑,做纸船的人说“你坐上船一帆风顺,什么样的河,多么大的风浪都没事,你坐上船好好过河,金条、银条都装好,你钱多,金条多,什么也不怕。”爱开玩笑的人说:“这回老太太可成了富婆了。”这时的纸钱,元宝及死者的遗物及三天圆坟的烧纸都烧了,纸烧的非常旺,意为死者收到钱物了,很高兴。
在另一边,一些妇女有说有笑地忙着烀手把肉,熬肉粥,肉烀好了,首先给亡灵坟前端上热呼呼的手把肉和肉粥。然后,由“担沁”告诉亡灵:“这是儿孙及晚辈孝敬你的,你要好好品尝鲜美的肉,喝上热呼呼的肉粥。”大伙端酒敬天敬地,敬万物,大家席地而坐,边吃边喝,说些祝福和赞美的话语。有唱有跳,围着篝火跳起篝火舞,一人领唱,大家合唱,热闹一番。
酒足饭饱后,“担沁”让戴孝的人来到坟地的一侧,准备脱孝仪式。“担沁”对亡灵说:“老人家,老奶奶,你带着白色的“肠子(孝布)走了百天了。你也感受了亲情,儿孙及晚辈尽孝尽责了,也孝敬你老人家了。这回,把对父母的孝心了结了,孩子们的日子还很长呢,你别想不开,你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该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生活了。”说完,“担沁”让戴孝的人们按大小,男女排好队,首先,从老萨满儿子开始,摘下他手臂上的黑纱再用力从后背部使劲推,开让他往前跑,不注意的人容易被推倒,被推开的人迅速往前跑,再跑到人群的地方(这一推意为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走向美好的新生活)。“担沁”依次推开脱孝的人,被推开的守孝人跑着离开此地,再回到人们的面前。所有脱孝的人脱完黑纱后,将黑纱系在树底下,意为有根子子孙孙人丁兴旺。“担沁”告慰亡灵:儿孙敬晚辈们,尽完了孝心了,你要保佑他们平安幸福,没有灾没有难。你放心吧,把你好的品质,好的传统留给下一代,让你的家人,全体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幸福安康。”
脱孝仪式结束后,(担沁)在树中挑选细长光滑的柳树条拿在手中,让脱孝者一一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抽打脱孝的人,被抽了一鞭的人直接离开墓地往家走。不允许人们再回头看墓地,这意味着与死者亡灵彻底分离。活着的人要化悲痛为力量,愉快地走向光明世界,而死者则走向阴间,再不允许打扰活着的人,并保佑他们平安幸福。鄂伦春人认为:死者亡灵百天以后,就属于阴间了,已彻底离开人世间。
这是关扣尼老萨满去世后举行的风葬,三天圆坟,百天脱孝的全过程,按照鄂伦春族丧葬习俗,在她周年三周年时还要举行周年祭,以此纪念。
关扣尼简介
关扣尼,女,鄂伦春族,1935年出生在大兴安岭溪尔根河流域,曾生活在十八站。1950年突然生病,经关乌力彦、关佰宝、赵立本等多位萨满请神治病,开萨满传习,1952年送走神灵,并结婚。1957年任十八站团支部宣传委员。1974年与丈夫孟涛渡离婚后投奔姐姐去白银纳,后与孟玉林组成家庭。改革开放后,协助文化工作采风团介绍鄂伦春民歌、神歌、神曲、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会制作各种兽皮制品、桦皮制品、会剪纸刺绣。2007年被中国民协、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9年 和201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第二批和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鄂伦春族萨满舞、鄂伦春族萨满祭祀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