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志愿者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了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阵地,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志愿者委员会组织全国各支服务队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讲活动。
截至目前,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志愿者委员会各支服务队,出勤任务10万余次(包括寻人、搜救、道路救援、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组织活动达8000余场(包括禁毒宣传、安全知识宣讲、应急救援知识普及、敬老活动等)。
图: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要包括两大宣讲内容,即防灾减灾的国情国策和《八大自然灾害避险口诀》等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于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中指出,要推动共建共治,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风险调查、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救灾捐赠、生活救助、恢复重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
图: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八大自然灾害避险口诀》,包括地震、暴雨、火灾、爆炸、雷电、洪水、沙尘暴、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知识。
地震:自救要诀是抓住12秒黄金逃生时间。自我保护,头向胸靠拢,双手交叉放颈后;室内躲避,蹲在墙角“三角区”,桌下床下找空隙;室外逃生,远离建筑物,余震时间留在开阔地。
暴雨:自救要诀是放慢出行速度,用好工具探路。行人外出,避开路上的“漩涡”和“喷泉”,绕开电线杆和路灯、雨伞雨衣挡视线,过马路要当心。水深的地方先用工具探探路,结伴同行最保险;车辆行驶,遇到积水慢慢走,使用雨刷器和防雾灯,高速路上开“双闪”。
火灾:自救要诀是防火烧,更要防烟熏。小火快跑,小火就是逃生路线还没有被烈火浓烟封堵,温度较低、烟气浓度不大。这个时候你要立即逃生!浓烟关门,先用手背触碰门把手,若门把手已经发烫,不要贸然开门,应在室内等待救援。
爆炸:自救要诀是远离爆炸点,保护裸露部位。爆炸点较远时,尽量朝上风口跑。若爆炸物有毒,应先绕开爆炸点;卧倒姿势,来不及跑时,背朝爆炸冲击波、脸朝下卧倒,尽量盖住身体裸露部位。
雷电:自救要诀是远离一切”导电体“。室内防雷,别靠近水管、煤气管等管道,尽可能关闭电器、拔下插头;室外防雷,远离树木和电线杆,少玩手机别打伞;车内防雷,车别停空地,关闭收音机。
洪水:自救要诀是时刻问自己,站得够高吗?洪水未临前,向山坡、高地转移,或爬上屋顶、大树等待救援;洪水来临时,找到大体积漂浮物品作为支撑,让头部和身体浮出水面。车辆落水别启动,砸门砸窗来逃生;洪水退却后,别吃被洪水冲刷或浸泡过的食物,穿长袖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沙尘暴:自救要诀是记住“三原则”,即防尘、避尘、洗尘。行前防尘,出门前戴上口罩、眼镜、帽子,避免沙尘影响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外出避尘,减少体力消耗,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注意避让车辆和障碍物;回家洗尘,回家及时清洗皮肤、眼睛、口腔、鼻腔,注意身体和环境补水。
台风:自救要诀是“宅家”最安全,出行看预警。留意预警,留意4色预警信号,检查门窗、电路、煤气,提前囤好食物用品;行人外出最好穿雨衣,打伞更容易被吹跑。树下、工地、电线杆别靠近;车辆行驶,增大车距,放慢车速、握稳方向盘,防止路线因风力而偏移。
图: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通过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讲座培训、实操演练等系列活动,增强应急救援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提升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力度和进度,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志愿者委员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姚逸宁)
责编:彭泽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