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对付熊孩子的策略,就是你家孩子熊,我就得让自己孩子比你家更熊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48410”推荐,来自《千百年间乡村养出混世魔王的做法,孩子到了大地方就会不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县城出生长大的,父母都不是农民,但家族不少亲戚都是农民。我高中以前的生长环境和农村没什么区别。

我那个时代(60——80年代)的农民家庭,99%,对下一代孩子,没有家教这个意识。我个人总结的学名就叫:散养模式,也就是爱咋咋地。农民对自己的孩子护犊子,绝不是为了孩子好。不是利弊观,也不是是非观,而是亲疏观。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杀人放火也要维护。没别的,就因为是自己人。

大部分农民的底层逻辑,都是这个亲疏思维。甚至不仅对待孩子,对待一切人际关系,农民思维,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用圆规画同心圆的方法,区别远近亲疏。后来我上了学,读书,才知道,这种东西,2500年前就已经被上升到了理论,就是亲亲相隐。也就是自己亲人犯错,包庇洗地,不仅不丢人,也不耻辱,反而是符合孔丘定义的精神文明的。

儒家那种宗族血缘崇拜的理论升华,不仅让农民不觉得包庇自己孩子犯错是耻辱,反而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认亲不认理,向着‘自己人’说话,是最大的正义。

反之,我工作以后,大半辈子都接触的是城里人。我自己孩子也是生在城市接受城市的教育。中国的城市教育,是权威意志灌输的公理思维。乍看城里人讲道理,按规矩行事,其实城里孩子,往往在权威公理教育下,成为人格不健全的一根筋式巨婴。

这些城里孩子,乍看守秩序,听话,乖乖仔,其实是依托于城市中完善的司法,警察系统。说白了,就是权力意志建立了一个可供城市人温良恭俭让生活的温室。

一旦脱了了根据‘正确答案’生存发展的轨迹,接受公理思维的人,和散养模式长大的油渣子自由博弈,前者必全盘崩溃,

所以本文说的东西,其实就是农村和城市对待熊孩子的不同策略。

农村人也不是不讨厌熊孩子。农村人对付熊孩子的策略,就是你家孩子熊,我就得让自己孩子比你家更熊。

城市人的思维,要么假文明——对待熊孩子忍了,毕竟是孩子,不能一般见识。要么就是求助于警察,保安,第三者裁决系统(如看客,媒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