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德国怎样才能维护和俄国法国的和平关系
【本文由“钱塘潮”推荐,来自《霸权的恐惧:当年英国VS德国,今天美国VS中国》评论区,标题为钱塘潮添加】
- 钱塘潮
你说的俄罗斯类似日俄战争,我认为很有参考价值,确实很类似。德国法国当时对俄罗斯都是默许的,当时俄罗斯舰队去远东,很多用的德国煤和法国港口。除了直接出兵,其他的办法德国都用了,但是无法拦得住俄罗斯的失败,当时的俄罗斯也够拉垮的。现在的乌克兰没有当年日本的那种劲头,也不会得到当时英国对日本的那种全力支持,给的军火也是很有限的。
俄罗斯后来倒向英法是因为再保险条约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俄罗斯没钱了,一手促成《再保险条约》的俾斯麦和他代表的霍亨索伦王朝都是不折不扣的容克地主阶级代言人。而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是一个统一的中欧强国,。不是半个世纪前的普鲁士。这个时候,德国对俄罗斯的粮食征收高关税,否则德国容克地主就要破产,而法国可以通过高利贷金融体系支撑俄罗斯的产品进口,而且法国的高利贷体系还能继续给俄罗斯提供了支持,这样一来德国俄罗斯的联盟体系就不存在了。
但是现在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天生互补,可以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出口的石油天然气粮食,而西方反而给不了俄罗斯什么东西,所有俄罗斯需要的日用品我们都可以补足,所以一战的情况不会出现,我们只需要维持和俄罗斯稳定的能源粮食关系,然后互利贸易加大,支撑俄罗斯的战争基础,就可以让俄罗斯打下去拖垮西方,一战前那种俄罗斯帝国财政崩溃的情况,不太可能在现在的俄罗斯发生。
你的回复挺有深度,咱们再探讨一下。
日俄战争时,德国法国的确偏向俄国,但是,对俄国的支持不坚决,导致俄国对德法都有意见。法国曾支持俄国,又反对俄国,又支持俄国,这种反复无常给俄国制造了困难,带来了困扰,让俄国很恼怒。俄国舰队在海洋上被英国羞辱,俄国曾想与德国结盟,但德国没接受。这是德国避免外交困局最好的一次机会,德国没有抓住。最终俄国投靠了战略立场坚定的英国,三国协约成了锁住德国的锁链。所以说,战略定力、说话算数非常重要。
日俄战争时,德国不用与俄国结盟。德俄两国结盟以后,德国会直接面对英日的敌意,英法美等国也会防范德俄联盟并采取应对措施。德国只要在中立的基础上加大与俄国的贸易就是对俄国的支持。德国大量购买俄国的粮食、原材料、金银,向俄国出口军舰、轮船、枪炮弹药、铁路设备,就能大大增强俄军战斗力。然后德国告诉俄国,德国会在善意中立的基础上希望俄国打赢日俄战争。根据俄国的历史经验,如果俄国对外打了败仗,俄国国内一定会爆发革命,所以,俄国只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革命和内战如果得到外国的支持,俄皇可能倒台,俄国可能分裂并长期内战。在德国善意支持和俄国战败可能爆发大革命的情况下,俄国会与日本长期战争,直到战胜。这样,必然会消耗英国实力,牵扯英国精力。然后,在德俄友好的情况下,德国可望与法国和解。再然后,当俄德攻击英国时,法国可能中立或加入德俄一方攻击英国。一战前后的历史将向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改写。最后,英国被打败,英国的殖民地被瓜分,德俄法更强大。
总之,德俄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如果德俄敌对斗争,英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最后德俄都很惨,只有英国受益;如果德俄友好合作并共同对抗英国,联手攻击英国。同时德俄尊重对方的底线利益,并向不同方向发展扩张(德向西、南及海洋,俄向东、南),则德俄可以一起发展强大,英国将失利。所以,德俄应该坚持长期友好合作,共同对抗反击英国霸权,这是德俄最好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