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在行动上应该通力合作,发挥各个国家不同的优势

【本文来自《不要因为星舰首飞失败嘲笑马斯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托卡马克之冠
  • 马斯克在发射前接受采访时说过,成功概率本来就不高,可以说这次失败在意料之内。但发射失败依然令人遗憾,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需要指出的是,发射失败后,空叉内部在欢呼和鼓掌,因为这次失败意味着距离成功又更近了一步,更多的数据,信息和经验可以被投入到下一次尝试中,提高了下一次尝试的成功率,所以这值得欢呼。

    这才是面对未知,面对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有的态度,不求四平八稳,但求无愧于心,真正的战士最不应该畏惧的就是战斗。

    当年肯尼迪在赖斯大学就登月项目发表演说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之所以决定在十年内登上月球,并非是因为这么做轻而易举,而恰恰是因为这么做困难重重。因为这个目标将促使我们实现组织的最优化并测试我们的尖端技术和力量,因为我们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我们不愿推迟这个挑战,因为我们志在必得这个挑战,其他的挑战亦如是。

    人类理应如此前行,人类正该如此前行。

人类理应如此前行?我看不出有任何的理所应当。

在我看来,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在行动上应该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各个国家不同的优势,把事情办好。在态度上应该兼容并包,放下在地球上的各种恩怨,以胸怀宇宙的气度去探索宇宙。而在结果上,探索宇宙带来的是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生存资源,更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美国人在做什么?在科技上进行封锁,阻断了通力合作的可能。在态度上始终把其他发展太空技术的国家视为威胁,始终抱着冷战思想,把地球上的恩怨带到太空里面。而在探索的结果上,也抱着殖民主义的思想在太空跑马圈地。良性的竞争确实对科技进步有帮助,但这种竞争还能被称之为良性竞争吗?

如果你真的抱着国际主义观点去思考这个问题,以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那试问如果美国愿意做一个引领者向全世界分享航天技术,今天的人类是否已经可以在全人类的通力协作下,摆脱引力的桎梏飞向太空了?如果美国愿意摒弃冷战思维,解除对一些他认为有威胁国家的技术封锁,那些国家的航天实力是否可以更上一层楼?还有你美国自己,如果你自己不四处树敌,弄到今天这个失道寡助的局面,那么在全世界各国的帮助下,你自己是否在航天技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或者说,如果不弄到现在这个失道寡助的局面,也许这发星舰本应飞上苍穹?

美国人是信基督教的,然而就在《圣经》里面便有巴别塔的故事——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造通天之塔,便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制造的分歧和矛盾。这则故事不正是在让我们抛下矛盾,团结一致,才能飞向宇宙吗?这是千年之前人们就已经想明白的事情,今天的人反而想不明白了?

团结一致,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理应如此。而今天的美国,没资格代表全人类,也没资格谈什么理应如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