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进入门内的方法

青稞:

今天有时间,我们谈谈怎样入门吧。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任何问题,也不要去迷信所谓的修行。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基本的原则是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即使有些事情做错了,但是本质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古人说的修行。我只不过把这些变成我们普通人应该做到的和最容易理解的。

如何开始最方便也最实际,这是我们今天谈话的主要内容,今天又人问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详细的谈谈,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从我认识的两个角度来谈,这都是我的体会,仅作参考。言多必失,肯定有不足的地方。

第一点:

在我的认识里,从当下的生活开始,就是从你现在的生活开始,摆脱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建立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理顺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也是一个自己开始的过程。

第二点:

改善自己的认识,充分地认识自己,合理的运用自身,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充分的认清自我,尽力做到内部的完善。

生活中的原则保持一个作风:自利利他。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个原则。和任何人交往做事情需要保持的关系:

一:上策:自利利他。就是做任何事情保持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

二:中策:对别人无害,对自己有利;

三:下册:对自己无害,对别人有利。

违背这三个原则的事情不要去做,不然会给自己种下麻烦的根源。至于一些详细的问题,聊天记录里都有。自己路还要自己走,走走就顺了。

好,接着谈下面的问题:认识自己。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当你充分认识一个人,你才能更好的用这个人。道德经也说:知人善用。在古代的帝王中,有记载刘邦的故事和传说。刘邦成就了他手下的将相的梦想,让他们成为他们想到达的目标,成就了他们的自我。返回我们自身完全可以推理出来,对自己的认识可以更好的使用自己。知人善用,自己也是人,近的没有距离的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不外乎三点:身体,心灵,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并用这种思想去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不管别人知不知道这些,但是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除非很糊涂的人,自己心里有什么居然一点不知道。所谓心就是自己秘密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就算是心。有什么亏心事,怜悯心,同情心,这都是心的表现形式。绵绵不止的就是你的思想,这么说不是很严格,但是比较好区分。太深的暂时不谈,没必要。古代说的神,就是我们的思想,不严格来说可以这样,严格也没法严格。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身体,看看自己的肉体,就是他(她)。

改善自身的健康,要了解几个方面。还是从三个方面谈起:

1:健康的思想;2:健康的心灵;3:健康的身体。这三者的综合才能称做健康。不然只是单一的健康。

对于思想来说,没有束缚;对于心灵来说,没有压抑;对于身体来说,自由的舒展。除了这些,我们也有自己的锻炼方法,如果喜欢,完全可以去做做。这些在共享文件里都有。

还有什么疑问,你可以直接问,上面我只说了个大体。自己怎么去做,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没有谁去监管谁,督促谁。

 

(思想怎样才算是自由的?)

 

青稞:

孩子一边拉屎一边吃东西,滋滋有味。不要被固定的认识成为自己的障碍。

 

(老师,为什么利已相对来说比利人重要些呢?)

 

青稞:

自己是人,最近,也最好做。舍近求远,兵家不取。这些都是基础,把这些基础打扎实了,就完全可以破除很多迷障。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好走,越走越宽。朋友会越来越多。对于自我的认识,要深一层。我谈了也很多。在自己没有完全把握之前,可以参考着看。

 

(刚才说到理清头绪漫漫就顺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大的灾难,灭顶之灾,被迫不能走在变成想要变成的那个自己的过程中的时候,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或者说保持什么心态是最健康的?)

 

青稞:

所有的灾难来自于自我的带领。在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提前改变自身的认识,就会躲闪过去。如果已经来临,不能躲避,自己的结果还要自己去承受。这牵扯到自由的问题。责任是自由的前提。

 

(身体没任何毛病的人的皮肤应该是跟他刚出生时的皮肤一样的颜色吗?)

 

青稞:

身体有自己的自然过程,没有任何毛病的人也不可能回到孩子的身体状态。即使经过特殊的锻炼能做到一些,也没必要强求这一点。这是个恢复的过程,身体变得健康,皮肤会变好,这也是正常的。个体有差异,不完全一样。

 

(如果不是自身的认识和身体出问题,源自生活的客观现实出了难已的情况,自己如何承受?)

 

青稞:

你这样说,只能说明你对自我不了解。所有的疾病和灾难和自我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不能给你一一解释。等你对自我了解以后再谈这个问题。当对自我有比较深的了解,才有可能谈论国家社会的自我性,这是比较大的自我。目前还不易谈起。

 

(所有的疾病和灾难和自我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说明是不是面对疾病和灾难的态度不一样决定了他的结果,就是你说的关系...)

 

青稞:

盖房子先打地基。就像你们的认识还不到,问一些过激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有待于自身的提高以后再来回答。

修身就是加强身体的健康。在我看来综合性的提高比较好。你的生活中,人事关系你做了吗?放下你的那些自己的认识,立我说的认识,你做到了吗?那你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呢?唯有自己?只说不做,那就不好办了。

 

(都不用理性去衡量。的原则是隐型的,用而不知。)

 

青稞:

你的这个原则给你带来了什么?

 

(痛苦。)

 

青稞:

你这种自我的认识还不去掉,这就是自我。

 

(去掉就会感觉不安全,想去掉,他不自觉的就会回来。)

 

青稞:

有,原则是必需的,但是最高的原则是没有原则,圣人无弃物。作为我们普通人为什么不试试我说的原则性呢。想去掉,又回来,说明你的自私性在作怪。

 

(比如说具体一点,很多时候可以察觉到自己很自私,这样可能就损人不利己,但不知道从何去用理性去除,感性的又来了。)

 

青稞:

想,和做是两回事。想法来了,一看不对,就放下。不符合原则,就去掉。保持这个原则你自身和他人都是安全的。对自己不利了,自己也是人,那不能做,损人利己,舍己为人都是同出一辙。

 

(不符合原则,就去掉。可以用理性去掉。但我想从理性和感性同时放下,活得安全。)

 

青稞:

感性的认识是自身的的输入有问题,还是自身的原因。你本身没什么不安全,除非你威胁到了别人的安全,要不然怎么会不安全呢?你要是很有钱,招贼,那你就应该注意了。这另当别论,属于自身的安全意识太低。怀有公共之心,一般不会不安全。做事情公平公正怎么会不安全呢?不要去谈什么爱,当一个人被爱充满,这个人绝不会谈爱。爱的极点就是恨。本来没什么难理解的。不到这个程度,问些自身偏激的认识是不值得的。

还是落实到自身的最实际的,虚话少说为妙。做自己身体力行的。不要做自己基础以外的事情,画虎不成反类犬。点滴做起,没必要做大事情。小事还做不好,老想着虚幻的飘渺的没必要。贴近自身,结合实际问问题。就像现在问道是什么,差太远。就像下棋,棋子都不认识,却要问中局拼杀,太远。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你只看到了一个单一的痛苦,却没看到痛苦以外的。这就是偏见

还要我举例子吗?

信任是一种美德。即使你不信,你也是相信在你的不信里。你总是想寻找一种最快的方法,

我即使告诉你,你也做不到。不信也是一种信。怎么理解不了呢?这些基础性的认识要是说起来,会比较麻烦。

 

(老师的意思放下外在世界输入的错误的认识,回归到我自己的认识体系?)

 

青稞:

先不要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我们生下来,我们就一直在被灌输,直到现在。一旦放下这些认识,你就会成为空白。自己的认识体系就是这个世界的输入,回到这里只是一个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还谈不到全部放下。

 

(老师,如何渐渐放下呢?)

 

青稞:

我可以谈谈这个问题。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

一下放弃全部的认识。这是最快的。但是资深感觉也是最危险的。这一步需要明师,注意,是明师,不是名师。需要明师一步一步接引。其中充满了信任。

 

第二点:就是慢慢的放弃。

自己的认识很多。有最基本的,也有比较表象的,有各种观念,有各种思考方式。放弃了就会是一个空白。无为的极致,这时候出现了。然后你可以重新建立一套认识,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有。但是你的这些建立未必适合你的环境,寻找一个最基本的快速方法,那就是拿起你过去所有的认识。这时候不再是障碍,内心深处明白得很,无所不为从这里开始。但是其中有个规律不能破坏,遵守这个规律(自然规律)就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