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国产剧,开始令人作呕?

500

最近《转交之恋》真可谓是被吐槽出了热度,姐弟恋这个题材似乎又红火起来了。

大家对于“霸道总裁”“暖男大叔”感到审美疲劳,成熟姐姐驯服忠犬的年下组合更吸引人。

踩是踩中了这个风口,但表现得就很难把握了,为什么国产剧很少能拍好姐弟恋呢?

500

国产剧姐弟恋,花式翻车?

目前很多国产剧的姐弟恋的剧情经常让人看的莫名其妙,演员之间也是CP感全无,只剩脚趾抠地。

就说总被大家吐槽的《转交之恋》吧,蒋雯丽和明道这一对的cp感,实在是挑战观众的接受度。

500

当蒋雯丽和明道同框,仿佛意大利面与43号混凝土,让人不知道他俩究竟有啥关系,即便他们正深情相拥。

剧情上,也是老套狗血,典型的因为误会,男女主出现在了同一个房子里的玛丽苏老套路。

500

迷惑的不止这一对,前段时间播出的《爱的二八定律》《芳心荡漾》都多少有些辣眼。

不光没有CP感,剧情和人设也是双双垮台。

500

那么会有男主明明设定上是“年轻小狗”,但却如此油腻啊。

明明不熟,但就是能调戏、强吻,这些现实中的雷点,全在偶像剧里一一呈现。

500

油腻的弟弟看的人浑身不适,纯情的弟弟也嗑不动。

中二气质的彭昱畅根本压不住御姐气场的江疏影,俩人不像再谈姐弟恋,倒像是真姐弟。

500

每次男女主在拍亲密戏份时,网友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家庭伦理片。

500

以上几组姐弟恋的效果不怎么让人满意,但起码还是符合了俊男靓女这个最基本的标准的。

但是《假日暖洋洋2》中的刘涛与陈赫的姐弟恋搭配属实是让人看的一脸问号。

刘涛到底是怎么对着陈赫说出“小东西”这三个字的,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500

500

姐弟恋、姐弟恋,起码得是真弟弟吧。

从目前就观众的反馈来看,国产姐弟恋的效果不怎么令人满意。

当然也不是全没救,这两天口碑大爆的《爱情而已》就是一个成功典型。

500

然而,一部看起来能让观众舒适的姐弟恋题材国产剧,依然是众里难寻。

为什么国产剧拍不好姐弟恋呢?

500

国产剧,拍不好姐弟恋?

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视剧在刻意讨好女性而非尊重女性,将女性主义作为流量密码,并未表现出来女性真正的生存困境。

观众是希望看到更多富有女性魅力的角色,表现出她们具有欲望和野心的一面。

500

但现实则是部分制作方只是将“女性主义”作为一个流量密码,在很刻意的讨好观众。让电视剧“凑上”女性主义的标签。

《女士的法则》虽然融合了当下社会孕妇职场歧视、女性丧偶育儿等热点,但依旧是将女性的困境当作工业糖精的催化剂。

身为金牌律师的女主违反法律对着当事人一顿武力输出来打赢官司,难以让人信服。

500

这种浮于表面的讨好只是资本方为了收视率走的一条捷径,并非真正尊重观众,更没有去用心的讲好一个故事。

在敷衍的态度下,自然无法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饱满的女性角色,这种代表女性主义的“姐姐”也不过是一具空壳。

此外,为了给观众带给虚拟的满足感,沿用传统的性别二元论,女性被塑造为性转的油腻霸道总裁,形象脸谱化。

500

编剧将传统性别的刻板印象都安在了姐姐们身上,姐姐们拥有着霸道总裁的同款配置:外表杀伐果断沉着冷静,但内里还是敏感脆弱,在感情中不谙世事。

如此割裂的姐姐形象也让观众看的十分别扭,一方面多金优雅的姐姐们满足了观众的爽感,另一方面姐姐们依旧弱势的内核也让观众疑惑她到底是不是搞事业的。

千篇一律的穿着高腰套装、烈焰红唇的姐姐们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了。

500

与其说是在塑造一个成熟稳重的姐姐形象,更像是一种盲目的报复。

将过去原本属于男性角色里多金成功的特质都安在女性角色身上,完成女性的跨越和反击。

500

而这种盲目报复只会将女性形象彻底刻板化,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职场女性的认知,掩盖了女性真正的生存困境。

姐姐们不但没有体现出女性的强大与魅力,更像是一个性转的油腻霸总,沦为了单薄的消费主义符号。

人们讨论的只剩下姐姐们的同款色号和并不实用的职场穿搭。

500

社会主流市场对于姐弟恋的认可仍有一定的限制,资本考虑到收视的基本盘,创作端口受到束缚。

姐弟恋题材的大量出现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进步,但新的题材还只是小体量的进步,投射到现实中姐弟恋并未形成风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觉得男大女小的传统观念更为保险。

500

而影视剧也加深了观众的一个刻板印象:姐弟恋是为有钱有颜的姐姐们准备的,普通人只能靠边站。

所以没那么漂亮也没那么富有的闫妮与胡歌搭档姐弟恋的时候,只能收到观众无情的吐槽。

500

这也就导致了大多数国产姐弟恋在创作的过程中显得畏首畏尾,为了保险起见只能沿用传统的女霸总➕小狼狗的组合。

不仅丧失了新意,就连原本复杂的人物刻画也变得扁平,只能狂撒人工糖精来吸引观众,也让国产姐弟恋显得平平无奇。

500

迎合女性,却不讨喜?   

姐弟恋情节的出现是迎合了女性心理的,这种情感关系是女性思潮的一种体现。

它告诉女性:亲密关系不仅限于同龄人,女性不必为年龄而感到焦虑

但就是这样迎合女性的姐弟恋,呈现出的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女性观众甚至会感到不开心,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500

因为姐弟恋仍在满足男性期待,无法带来姐弟恋所具备的禁忌感。

李银河说过“社会学把同龄人的恋情视为婚恋的年龄规范,而姐弟恋是违反年龄规范的一种恋情。又由于男大女小的固有观念,姐弟恋实际上是一种“双重违反”,所以会特别引人注目。”

社会主流对于大龄女性的认知要么是步入婚姻温顺隐忍,要么处于压抑困顿的状态。

而姐弟恋正是在违反这种不公平的主流意识,正是因为姐弟恋违反了社会的固有观念,才让姐弟恋组合带着那么一些若有若无的禁忌感。

500

但国产姐弟恋,许多不仅没有将这种禁忌感表现出来,反而还处于男性凝视之下,迎合着男性的审美。

看似是在塑造大女主,实则还是在向男性凝视靠拢:妆容必须精致,美颜必须拉满,走路必须拉风,身材必须性感。

500

归根结底还是在规训女性: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别人的爱慕,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既没有突破传统世俗观念去发现成熟女性的魅力,也没有体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说白了,光鲜亮丽、走路带风的姐姐们依旧是在满足男性视角上的期待和需求

500

“她”经济的时代下,女性早已明白独立不是打扮的漂亮漂亮喊喊口号就可以,这些拿模版套出来的精英姐姐们只会让社会大众加深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误解。

所以女性观众才会对影视剧中那些活在空中楼阁里的姐姐们感到无力与愤怒。

女性观众真正想看的是内核稳定、眼神坚毅的姐姐。

500

能够在职场上落落大方、自信坦然,看似毫无侵略感,却能在关键时刻一招致胜。

500

演员之间缺少火花,难以产生年龄差所带来的极致性张力。

在演员选择上,片方更喜欢选择清秀类型的“弟弟”长相,同时,又喜欢在情节、预告中加入一些激情戏来博眼球,这就造成了一种违和感,男女演员之间也缺少互动的火花。

比如彭昱畅看上去依然像是个刚参加完高考的弟弟,在与江疏影拍吻戏的时候,观众都恨不得冲进屏幕中说一句“他还是个孩子”。

像《爱情而已》里,形象开朗健康的吴磊,搭配丝毫不油腻富有“都市感”的周雨彤,这样的组合,即使有年龄差,也显得自然而充满火花。

500

把姐弟恋的精髓——平等、含蓄与细腻表现出来,这样的爱情才足够带感,让观众嗑得欲罢不能。

女性主义的觉醒促进了姐弟恋的发展,但是对于姐弟恋错误的塑造反而会掩盖女性真正的困境。

我们乐于看到姐姐们反过来救赎自己救赎别人,但请不要再换汤不换药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