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国民经济成长的角度,来正确认识和理解“产业链”的概念呢?

【本文来自《曹和平谈先进计算的发展趋势:让产业链长出“大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怎样从经济学,或者说“从国民经济成长的角度”来正确认识和理解“产业链”的概念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二、三产业的内涵是什么。

三大产业,或三次产业, 世界各国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泛指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或指手工制作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现代服务业或商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战后,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发生变化:起初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随后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这就是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它的动因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

其次,是全球贸易自由化、普遍化的发展变化。

再者,是生产力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的发展变化。

简言之,产业链发展变化的动因是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那么,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全球化劳动价值的发展变化。

是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的发展变化,是商品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的发展变化。

是私人个体化劳动到人类劳动社会化、全球化的发展变化。

一句话,是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这就是说,劳动的二重性和价值的二重性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凝结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建立在产业链发展变化基础之上的全球化的商品交换贸易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对真理的反复检验。

你当然可以把“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称作为“第四产业”,但作为一名经济学学者,应该要对产业链的意义和本质有清醒的正确认识。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进行疯狂的打压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说的:

“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

“劳动过程的每个一定的历史形式,都会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

“当一方面分配关系,因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定的历史形式,和另一方面生产力、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扩大和加深时,就表明这样的危机时刻已经到来。”

“这时,在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就发生冲突。”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美国打压中国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其资本主义霸权的世界生产关系,也就是殖民统治的分配关系。

中美之间矛盾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霸权与反霸权、殖民与反殖民、进步与反动、发展与抛弃之间的历史性矛盾。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