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的精髓:亲民和大众化,高、中、低档并举

【本文来自《鲁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随便能做的家常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此认知,说明你还没有弄清楚鲁菜的精髓——亲民和大众化,高、中、低档并举。鲁菜中既有红焖肘子、油爆双脆、九转大肠、葱烧海参这样讲究火候和刀工、制作又极其繁复、技术要求极高的高端菜品也有锅塌豆腐、虾皮炒油菜(小白菜)、酱爆肉丁(鸡丁)甚至熬白菜这样极其普通的家常菜,只要守住鲁菜基本要求:鲜、咸至味道中和;不使某一味道尖锐、突出以至于夺味、抢味的地步就能成就一盘不错的鲁菜。这大概是受了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思想影响所致!比如:九转大肠按照市井、通俗做法,为去掉大肠里的“脏器味”常常要加入一定量的大蒜,为的是遮掉“脏器味”以突出蒜味,这就与鲁菜讲究的味道中和产生了严重的违和感。后经东兴楼厨师大胆改良,烹饪大肠的料汁里掺入少许的T才使味道得以“中和”从而将这道特别吃功夫的鲁菜代表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另外,谈到鲁菜受孔孟思想影响清末民初最甚特别是自从引入了“孔府”菜式做法后曾一度出现了近乎“腐朽”之气,比如,对食材过分苛责使它渐渐脱离民众口味。比如:一盘最最普通的百姓家常菜醋烹豆芽。变成孔府菜并引入北京某居后好好的一条青翠欲滴的、娇嫩绿豆芽只取三分之一部分,余下全部舍弃不用,摇身一变取名“油泼豆梃”后售价高攀至贵族菜。这是鲁菜在晚清民国时走过的一段弯路。不提也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