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制度的崩坏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开始

这两天,这张截图,刷了屏。这个事真不真,我来自四川成都,我觉得很真。

500

国企在关键时刻,要求员工冲锋一直都是认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国企基本很难裁员,享受额外的福利,付出额外的利益,很正常。派遣工大范围出现改变了这一平衡。

派遣工是可以撂挑子的,人家的合同是和外派公司签的,并不是和甲方,甲方只能要求把这个事做了,但并不能一定让这个人把这个事做了。

派遣工就是为了解决国企效率低下的。国企占了人员编制,但不干活,你还裁不掉,站在领导的角度,感觉太差了。于是,从第三方外包吧,项目外包,人力外包,听话,又好用,还有回扣,不用了直接结束合同,自己没有任何负担,问题是,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吗?站在员工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不能。

对私企来说,做这个事,花这么多钱,谁能干谁干,干不了走人,很正常。国企往往拿不到干这个事的钱,只能依靠福利来平衡,现在都外包了,对干活的人来说,福利也没了,那当然,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

国企要经营好,人员的配置非常关键,但偏偏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员工稍微把信息过滤一下,上层就是瞎子和聋子。

国企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运动员,政府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裁判,政府制定了偏向国企的用工制度,没有福利的国企外包员工就是这一制度的牺牲品,他们撂挑子,我一点都不奇怪。

在这方面,华为可以做个对比,技术行业,加班也很多,也有员工闹,但不会这么沸沸扬扬。原因看下面。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