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桥:北碧行记(下)

当年关押修建这座血汗大桥的战俘们的营地现在也是博物馆了,这家名为“JEATH”的博物馆同样位于桂河岸边,是由旁边的一家寺院管理。修复起来的战俘营房由竹子搭建而成,里面摆着战俘们追忆苦难岁月的绘画。

真实的历史比《桂河大桥》电影里面更加残忍而黑暗,日本法西斯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儿,当然更不把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儿。盟军的战俘得不到日军的优待,疾病、饥饿、苦役,三者携手夺取了大量战俘的生命。除了战俘营房,这里照例也有一个展示老枪支与老照片的展厅,不过仍然是那种东南亚式的简陋。在博物馆内,你还可以看到当时战俘营翻译官永瀬隆的塑像,不同于电影里战俘营长的斋藤大佐的死于非命,永瀬隆在真实历史中平安活到了战后,为了忏悔自己的罪恶,战后他一边经营英语学校,一边多次重返泰国抚慰亡灵在桂河大桥上安排幸存战俘和当时日本军的相关人员的见面与和解。就如博物馆展厅里标语所说的那样,对战争中的罪行我们或许可以宽饶,但绝对不能遗忘。

杰西战争博物馆

500

这家博物馆同样位于桂河岸边

500

有一个小展览馆

500

以及当年战俘营的复原

500

还可以看到永瀬隆的塑像

500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的熬到战后,有大约一万两千多名盟军劳工战俘没能活到战争结束,其中有七千多人的长眠之所是距离北碧火车站不远的盟军公墓。七千种人生、七千种喜怒哀乐、以及七千种可能性在这里走到了终点,一个个方形的小墓碑整齐排列为方阵,如同在波基上校进行曲口哨声伴奏下整齐列队的士兵。与所有的军事公墓类似,这里典雅、肃穆、庄严、感伤、而且还带点东南亚的热带风情,乃是北碧仅次于桂河大桥的第二号名胜。

死于战争的盟军劳工战俘当然是不幸的,但还有比他们更加不幸的人群,那就是数量更多的亚洲劳工,为了修建这条该死的铁路,被强征的缅甸劳工达到18万人,其中4万人死亡;被强征的马来和泰国劳工(包括华侨在内)也有8万人,也有超过4万人死亡。可别说电影了,这些亚洲人甚至连个公墓都没有,如同他们从未于这个残酷的世界上存在过一般。

盟军公墓

500

七千余名战俘劳工长眠于此

500

俯瞰公墓

500

现在这里已经是个人气景点了

500

北碧火车站

500

在火车站前照例有个老火车头

500

盟军公墓免费开放,而旁边的泰缅铁路博物馆兼历史研究中心则是一个收费景点。这是欧美人士为自己死难同胞们建立的纪念馆,具有那种欧美式的现代和时髦,如同《桂河大桥》这部电影那样在沉重的同时又略带点小幽默。博物馆非常全面的介绍了关于泰缅铁路这条名副其实死亡之路的一切:在铁路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日军使用卡车来顶替火车头进行牵引;不同于电影里毁于特工队的奇袭,真实历史中大桥被毁是因为盟军在1944年持续不断的饱和轰炸;在大轰炸中除了守桥的日军外,大量战俘劳工和本地平民也惨遭池鱼之祸。参观结束后,别忘了用门票在二楼的咖啡馆里换杯咖啡或者红茶,那里也是眺望盟军墓地全景的最佳场所。

泰缅铁路博物馆位于盟军公墓旁边

500

博物馆庭院里摆放着当年的旧火车

500

其实展厅里是不让拍照的

500

参观完毕后别忘了拿着门票去咖啡厅里换杯红茶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