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什么时候才做到“独孤求败”?
中国钢铁工业什么时候才做到“独孤求败”?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15.8万吨起步。
1996年,中国的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1亿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从那以后,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这顶桂冠就一直戴在中国头上,从未旁落。
从2017年起,中国的粗钢产量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独占半壁江山。
中国的钢铁工业从废墟起步,到1996年全球登顶,再到2017年独占全球半壁江山,是如何做到的呢?
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根本
在讨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全球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背景。
1950年以前,全球粗钢产量每10年的增量只有几千万吨。
1950年后,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炉大型化、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技术等钢铁工业的核心技术相继成熟,显著提升了全球钢铁工业的产量。
1951-1980年这30年间,每10年全球钢铁工业的产量增长都超过1亿吨。1961-1970年是全球钢铁工业产量增长最快的10年,这10年的粗钢产量增长了2.59亿吨。
日本的钢铁工业就是抓住了这波技术革新的浪潮发展起来的。1961-1970这十年是日本钢铁工业“第三次合理化”时期,日本在沿海地区新建了多个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基地,成为全球钢铁工业强国。
1980年以前,全球粗钢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的。
1980年以后,全球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不再有像1951~1980年那样显著的进步。
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不再是技术,而是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我们把全球粗钢产量的增量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这样可以更清晰的看清楚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时间节点。
在1980年以前,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对全球产量增长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981年~1990年,中国粗钢产量的增量(2900万吨)就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粗钢产量的增量(2600万吨)了。
从这以后,中国粗钢产量增量相比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开始加大。
2000年后全球钢铁产量的增长几乎90%左右都是中国贡献。
2000年后中国不仅仅是贡献了全球主要的钢铁产量增量,在绝对数量上中国10年(2001-2010年)5.12亿吨的产量增长,也远远超过了1961-1970年这10年间全球钢铁产量增量2.59亿吨。
全球钢铁生产格局
备注:
西北欧: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
东欧:包括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
西方外围:澳大利亚、韩国、墨西哥、南非。
1978年,七国集团的粗钢产量全球最大,其次是前苏联。
冷战时期,东西方两个集团庞大的钢铁产量是他们全球争霸的物质基础。整体上西方国家集团的物质生产能力远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78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刚刚超过3000万吨,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建国初期中国的钢产量在全球的占比不到1%,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虽然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已经可以和西北欧国家集团、东欧集团、G7外围国家等几个群体并肩了。
202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不仅是全球第一,而且还大于世界其它国家产量的总和。
中国的钢铁产量远远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七国集团。
1978年以来,七国集团在全球钢铁生产中不仅是比例减少了,而且他们的绝对数量也下降。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钢铁产量的绝对数量和相比比例都上升了。
前三十年中国的钢铁工业做了什么工作?
如果只看数据,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开始崭露头角基本是1980年以后的事,最高光时期是2000年后。
那么在前三十年中国的钢铁工业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中国钢铁工业前三十年引进并吸收了苏联钢铁工业的技术。
攀钢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建设的一家年产百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企业,是中国完全掌握苏联技术的标志。
中国钢铁工业在前三十年建立了从矿山勘探、开采、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在冶金设备制造领域有拥有充足的力量,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宝钢的建设开启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升级之路,通过宝钢的建设使得中国钢铁工业掌握了世界的先进生产技术,完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登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