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要提高的还有很多,这绝不是夕阳产业
【本文由“盛世繁华”推荐,来自《罗思义:它曾成功“谋杀”了德国、日本、四小龙,现在想要劝中国“经济自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Mmarcus
罗有点胡说八道了,高盛的报告我没看过,但是它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到,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降低实际是指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会下降,从财政的角度考虑,当中国的是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后,政府必须压缩地产的供给,否则泡泡就会破灭,类似日本的现状,一般来说,政府对于地产泡沫是持正面态度的,因为地产泡沫的本质是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廉价贷款,如果利用廉价贷款来发展新兴产业是能够维持强势发展的,就例如日本上世纪在半导体,家电,汽车,造船等行业都非常强势,就是因为资金充裕,日本自己捅破泡沫是自毁长城。实际上日本和德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下降和美国是一样的,因为从一无所有,到高楼林立,基础设施健全肯定会面临投资减速的过程,就如同工业化的指标,人均钢铁蓄积量一样,日本是10吨,美国是8.8吨,完成工业化后,一般国家年消耗钢铁量基本就维持在人均200公斤这个量上,所以,中国发展到今天,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下降是正常的。我估计高盛另一个没写的东西实际就是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世界消费能力最强的市场估计要对我们搞贸易壁垒了,在内部投资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出口是唯一让经济继续增长的方式,如果这两个市场对我们基本封闭,我们只靠内需高增长是很困难的,而东盟,中东,和非洲目前还取代不了欧洲和美国的消费市场,如何破局,恐怕只有先搞好基本盘东盟,帮助他们发展,开拓中东市场,培育南美市场,比如巴西,阿根廷,智利,非洲市场暂时恐怕还指望不上,总之,拜登比特靠谱厉害多了,他这三年对我们经济伤害非常大,特靠谱那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其实没什么大用,拜登的产业链转移已经初见端倪,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202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是58万亿,房地产投资13万亿,房地产占比23%左右,并不高。现在中国城市化水平是65%,发达国家普遍在80%以上,甚至90%以上,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15年左右。另外,城市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也会持续下去。所以,这段时间城市房地产投资不会大幅减少。
中国基建要提高的还很多,现在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交通还是过于拥挤,地铁、高架、机场、高速公路等还需要继续建设。农村公路过于狭窄,在农村汽车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早就该着手拓宽了。农村自来水、天然气、卫生设施、娱乐活动场所等仍远未达标,都需要海量投资。
除此之外,大部分新基建只是刚刚开始建设,这都是增长点。
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是来自于企业,中国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产业升级阶段的投资会大幅增长,比如工业机器人,中国每年购买数量占世界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50%,密度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排世界第五,仅次于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按照现在的增速,两三年内即可进入世界前三名。
中国还有个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不嫌多的领域,就是环境改造。中国北方各省都有大面积的荒山,急需绿化,仅山东省需要绿化的秃山就不少于三万平方公里。三北还有面积百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半沙化土地需要改造。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改造治理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巨额资金和人力投入的。
如果说缺少资金,美国疫情期间印钞十几万亿美元,结果都用在了吃喝玩乐和股市上了,对经济增长没有实质作用。中国在资金缺少时也可以适当印钞予以弥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既能造福民众,还能带动就业。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好,并且要加强监管,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
发达国家一样需要加大投资,尤其是美国,它的基础设施基本都需要翻新,很多行业的制造业需要重建,只是美国政府已经没有这个意愿或者能力去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