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延伸: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之前我们讲述后天自我形成过程的时候,就经常提起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社会的影响。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就会出现一定特色的自我。战乱年代多出智勇的武将,平定天下之初则盛产杰出的政治家。封建时期的自我会有三纲五常的认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会推崇自由平等与博爱。相对于个人的自我而言,社会的自我是一个大的自我。尽管是大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依然具备自我的诸多特点和变化规律。在社会的大自我对我们个体的小自我感染深远的同时,个体的小自我对社会的大自我同样也是影响深刻。每一次社会变革,无不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体自我接受了新的思想而逐渐变革成功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自我都相信科学,这个社会就不会是个迷信的社会。

关于大的自我和小的自我的相互支撑和影响,我们这里先不做展开,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社会环境对人们自我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在修正自我这条路上,除了可以从我们每一个自我身上做功夫之外,作为国家社会的管理者,是否也可以宏观地进行修正,以改变社会的自我,也就是个体自我的成长环境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老子《道德经》的第五十七章经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什么是以正道治国呢?让我们先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一看吧。一个明白自我的人如何修正自身?破除框架,也就是放下自我固定的认识。我们自我里的认识,大多数都是从环境中得来的,连思考都不去思考就接受了,并且全体人类争前恐后地去逃离认识中的低贱丑,追求他们所认识的高贵美丽和有价值。如果不以身娇腰柔为美,每一种型的女孩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如果不以LV为贵,哪一款包不可以用来装东西呢?如果不去刻意地推崇圣人,每一个人都是大道的体现。这些高低贵贱的认识虽然只是个假设,却深深地刻入了人们的思想中,并且以为理所应当。所以自身的修正,便是以破除这些认识,以损之又损为出发点。

那么,从修正延伸到治国,我们便可以体会老子所说的“以正治国”了。人们是从哪里接收到的这些认识,就从那里抹除认识的来源。用自我系统的方式来说,修正社会的自我,首先是放下社会自我里的条条框框,越是根深蒂固的认识越是去破除它。在社会中不立高低贵贱,人人皆平等,人人皆可敬。不去宣扬值钱与不值钱,就不会出现窥觊值钱物品而产生的盗窃,以及鄙弃不值钱物品而产生的浪费。不去标榜圣人和英雄,就不会出现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玩笑,每一个生命都是独具特色的,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而不是去效仿别人,才是一个繁荣而百花争放的社会。以上种种修正社会自我的方式,正是以无我的标准来塑造社会的自我,让社会的自我具备道的品质,成为一个合道的社会。一个“成道的”社会大环境,所培养出来的人民,自然也是无我而合道的。

以奇用兵。谈到用兵,自然会联系到我们的兵圣孙武了。常说孙武以兵入道,从治兵和用兵中感悟而得道,老子的一句“以奇用兵”,便是孙子兵法的源泉了。待我们看透了这一句的含义,就会恍然大悟,孙子兵法一十三篇,就是围绕着道家思想展开的。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奇”,是和前文的“正”相对的。既然‘正’讲的是自我之正,那么‘奇’便是出自于无我。自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固定,一个人认死理不肯变通,人们就会说他很自我。而无我,则是说一个人没有固定的认识,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轻松地转变认识,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相对于自我的固定,很显然,无我是千变万化,无法预测的。如果我们把自我比作圆圈上固定的一点,无我就是放弃了圆上任何固定的点而归于圆心。如果说圆圈边上固定的点只能从那一点处突破,那么归于圆心的无我便可以向360°中的任何角度发出射线,从圆上的任意点突破。然而角度是无穷无尽的,圆上的点也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无我用兵,出招无拘无束,万般变化,无人能料。

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事则民自富。

在自身角度来说,做事,就是自主制定目标,牵动心的能量去达成。我们知道,自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目标性,并且喜欢树立特别而远大的目标,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好像可以达到的目标。远大的目标必然消耗过多的能量,导致生命衰竭。而无我的方式却是不去树立目标,接受生命的本来,跟随自然运作,如此下来,生命得以休息,能量方能充足。

这个简单的道理延伸到社会和国家的自我上,便是在说,没有太多的大兴土木,没有繁重的徭役税赋,人民自然会慢慢富足起来,国家也会渐渐安定下来。因此历代建朝初期,政府都会去减少工程建造,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同样,发展经济也需要一个‘无事’的环境,道理很简单,如果国君调动大量的财富去修造,或者把一国的财富都囤积在国库,人民就会生活清苦;如果将这些取之于民的财富重新分配到人民之中,便可以促进经济的运转,人民自然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说,当人类社会进入整体觉醒的时代,最好的经济调控是不去调控,把自主交给无主,让社会自然地去发展。这便是以无事治天下的意思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