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的题,被初二学生干掉了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个初二学生太厉害了!
以及你们不要这么看得起我,铺天盖地地at我,问我这个题会不会做。事实上,这个题放到网上之后不久,我就已经看见了这个题。当我知道这个题是韦东奕出的以后,连多想一下的念头都没了。
本来不等式就是我整个中学数学阶段的短板(虽然博士论文居然是做的不等式),出题人还那么狠,所以题都不用看就知道自己不太可能证明的了。不过出于职业习惯,题目还是稍微想了一下,也就是想到两边取对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初中生的做法如下:
虽然我不会做,但是看还是能看懂的,整个过程做的非常漂亮,干净,不拖泥带水,联想到这个解答居然是个初二学生做的,实在是自愧不如。
要知道他的证明过程中已经熟练运用了对数展开,求和记号运算等技巧。其实学过数学的都知道,数学题中最难的是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工具。比如我来说,取完对数后就根本不会去想用泰勒展开,因为这个题它没有出在泰勒展开那一节,而我所知道的工具有那么多,我该选哪个?
能从那么多的工具中找出对的,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何况他才初二。要知道,见过锤子和熟练使用锤子之间的区别可是很大的,所以这孩子别说比初二时候的我了,就是比现在的我,至少在不等式方面是远远超过我的水平了。
这个初中生叫王羿骁,来自深圳中学。韦东奕从近百份答案中挑出了三份,而其他二人都是大学生,只有王羿骁同学是个初中生。
据王羿骁自己说,这道题目是他们的竞赛老师转给他们做的,自己花了点时间做了一下,然后就投稿了,没想到被韦东奕选做了参考答案,很是兴奋。
通过这么短短两段话,我是感受到了人生的参差。首先,一个初中有专职的数学竞赛老师,毫无疑问手下必定有一堆尖子生,否则哪个学校会有这种需求?其次,老师的水平很高,起码眼界很高。韦东奕在数学竞赛上的功底是相当深厚的,出的题都是精品。据说韦东奕在高二的时候就出过一道不等式,后来被竞赛圈称为韦东奕不等式:
你看看就好,做就算了。
这个教练叫阮中楠,也是深圳中学的校友,2012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毕业于清华大学。这样的师资厚度,导致优质生源自然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你说良性循环也好,你说马太效应也罢,总之就是风生水起。你翻开近年来的数学竞赛高级别获奖名单,深圳中学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到。
然而中学数学竞赛一般是不用高等数学方法的,泰勒展开就是典型的高等数学内容,所以可以大概率王羿骁同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数学竞赛取得好成绩,而是瞄准了丘成桐领军计划。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像这样的优秀少年越多,那么我们距离数学强国的目标也就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