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研拟两岸新论述,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

根据台媒3月27日报道,2024选举迫近,国民党密集讨论两岸政策论述,目前已有初步共识。未来国民党仍会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政策重要依据,但不再强调“一中各表”,将诉求“中华/民国”。

1

报道称,国民党评估,此说法简单明确,亦能得到国民党支持者及中间选民认同。国民党认为,坚持“九二共识”为两岸复谈的基础,所以接受了“九二共识”就等于接受了“中华/民国”存在。

对于此消息,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受访时则否认,强调一早经过查证,不管党中央、智库,都没有这样的讨论,也没有这样的会议、更没有这样的论述。

由于相关新闻被蓝营媒体率先披露,也登上了岛内各大媒体版面,个中蹊跷启人疑窦。

倘媒体报道代表国民党内的主流意见,无疑是对两岸关系的严重误读。

500

2

回顾历史,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香港会谈及其后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可以看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是“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

即便1992年并未命名,但它达成的过程和核心内涵见诸于双方往来函电,有史料为证,三十年来,大陆方面始终坚持这一立场。

自2008年开始,两岸双方更以此为基础迅速恢复协商谈判并先后达成23项协议,开启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深远。

不可否认,绿营对“九二共识”的诋毁一直不断,而最近几年在蓝营内部也开始出现杂音。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国民党年轻世代提出“务实思考李登辉华/独路线”; 在江启臣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国民党改委会只聚焦在历史贡献,回避了“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意义;甚至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去年访美期间,还称“是没有共识的共识”。

这些讲法都偏离了国民党既有的两岸路线,也从根本上违背了“九二共识”的精神。

500

3

事实上,台湾对于“九二共识”态度变化的原因,是岛内政局演变与民众认同的异化。

自李登辉后期开始,岛内对于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和政治定位产生乖离,甚至出现了妄图突破一个中国框架的“一边一国”、“法理台独”的政治定位,造成台湾社会长期混淆“政府”与“国/家”的相关概念。

对比之下,1992年两岸双方在香港会谈,双方共同认知彼此是政治分歧,而非“国家”之争。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事务性谈判暂且不涉及一中代表权的问题,即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

而未来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这种政治对立。

如果以两岸宪制性文件的共同点作为寻求两岸政治定位的基础,不难看出两岸政治定位始终为“对内一国两区,地位对等;对外一国和一区,互为补充”。

由于“九二共识”并没有涉及“一中”的国际政治代表问题,两岸问题在国际场域仍是一种高度排他性的、零和性的关系表述。

这并不是所谓“外事休兵”能够解决的,台湾地区的国际空间问题,只有在两岸从事务性协商跨向深水区之后,才能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得到妥善处理。

尤其当“一中各表”的主张也为民进党所利用,顺势为其“台/独”党纲解套,再将其视为“九二共识”的前提,只能阻碍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500

假如国民党拿掉“一中各表”,目的是为还原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当然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正面意义。

但假如只是为了因应民进党反守为攻,强行赋予其他政治内涵,并片面要求大陆方面接受。

这不只没有从根本上导正岛内民众将两岸的“政治”对立混淆为“国家”对立的误区,反而进一步向民进党的路线靠拢,将为今后的两岸关系增添更多变数。

想通过拿香跟拜赢得2024,这种表现更反映出国民党在历经了2016、2020两次选举失利后,在失败主义的阴云之下,面对未来的惶恐与踌躇。

热门评论 5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6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