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门客·食客·清客及其他

【虎落平阳按语】《与杭二中叶校长翠微先生书》发出后,有教师朋友问:“金先生,你说你以近20篇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的文章去与‘辱骂与恐吓’之跟帖对垒,那些文章在纸媒上刊发过吗?”老夫答曰:”有的刊发过,比如《门客·食客·清客及其他》!”

500

门客·食客·清客及其他

金新

       听朋友说:“您因评论杭二中叶翠微的所谓教学思想,他手下的人在19楼上给您算命,诅咒您要‘折寿’,竭尽人生攻击之能事。“

       起初不信,想做教育家的叶校长门下怎么会有算命先生呢?

       教育是科学,算命是迷信,风马牛不相及啊?

       可上网一瞧,果然!

       自从用教育评论方式“品头论足”杭二中以来,大约写了十七八篇文章,计四万余字,叶校长的手下不是针锋相对于笔者观点属文进行驳斥,以便使鄙人“体无完肤”,而往往采用谩骂甚至算命的方式,连“隔靴挠痒”也做不到。

        由此想到了中国的“蓄客”文化。

        华夏自古有“门客”、“食客”、“清客”之说,其意思大抵一致。

        说“大抵“,盖因略有区别。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

        因为寄食于公子王孙门下或择主而事,故又名“食客”。

        据说“食客”会算命——

      “《独异志》讲,唐代贞元中李师古家中有一位‘食客’,一次李师古设宴招待皇甫弼、贾直言十位从事,让他也就座,并请他给每一位来客看命。而《续湘山野录》亦云,宋代苏易简家中也有这种‘食客’,他不仅为主人推算,还为来往客人起课。”

500

       事实上:“明代此风就更盛了,皇帝身边也每每有此等人跟随,制订政策,行军打仗,任用大臣,凡事都要向他们询问,俨然成了封建统治者的特殊谋臣。”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某些“人治”单位,比如在杭二中看到这种“食客”,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算命伎俩往往跟教育家的“教育学”理论联系在一起。

        三个概念里,“清客”一词出现得比较晚,“旧时指在官僚地主家里的帮闲”,记忆中《红楼梦》内有个叫“单聘仁”的,曹雪芹利用谐音暗指其“善骗人”。

      “门客”与“食客”有文有武,“清客”却以文混饭,其中兼有才情者:“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500

        统治者好“蓄客”,以致竟然成为一种文化而源远流长,应该说缘于专制或曰“一言堂”的需要。

        当然,所“蓄”之“客”按其作用不同是亟需分出档次的——

      “最低一级只到温饱的程度,最高级别则食有鱼,出有车,他们作为主人的谋士、保镖而发挥其作用,必要的时候也可能发展成雇主的私人武装。”

史学观点是,“最低一级”常常是鸡鸣狗盗之流。窃以为,见解太偏激。

        从杭二中与在下“对垒”保主子平安无事的那一伙人的实际情况即“辩论方式”来分析,都是“最低一级”的“门客”或“食客”水平而享受“最高级别”的“清客”待遇的,唯如斯,他们知恩图报,呈现出“无知者无畏”之大愚若智之荒唐之谩骂与算命。

        很担心,有志于文史哲的学生高分进了杭二中能学到点什么?尽管杭二中的学生天资聪颖,学文科不上课买几张试卷做做也能得个应试高分!

        有人以为,时下学校是政客出没的场所,以杭二中的“蓄客”实际来看,此言不谬。

      “蓄客”作为一种文化,专制是催化剂,换言之没有专制的背景,就不可能有“蓄客”文化的“繁荣”。

         非常羡慕当年的春晖中学。

        原杭州市委副书记沈者寿曾作《心中的春晖》一文投给我所主编的《语文新圃》杂志,其中提到:“春晖的‘校舍不砌垣墙,而亦无盗贼,大有盛世之风’;春晖的老师有的西装革履,有的列宁装、中山装,有的飘逸宽松之长衫,个性色彩浓厚……“

500

       仰慕之余,专门为《南方周末》撰《春晖精神今安在?》一稿(发表时易名为《弘扬春晖精神》,后被花城出版社收入《2005中国杂文年选》),深究春晖中学成功的“秘诀”。

        春晖精神留给后人的思索应该是多方面的。

      “当年的春晖中学地处穷乡僻壤,白马湖畔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文学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艺术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大学者?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教育家?”

       答案十分简单——

      “这看似是一个复杂现象的多元性的思考,其实是单一性的: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大学者、教育家,抑或集其中之二三身份于一身的大成者,是冲着春晖中学的教育精神而聚集在白马湖畔的。”

       营造这种春晖中学教育精神的经亨颐校长是位货真价实的教育家,不是个地地道道的政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身边必然荟萃着具有自由与思想之两翼的精神独立人,而绝不会是见风使舵、观颜察色的人格依附者。

        人格依附者出现在杭二中校园且成为叶翠微校长的宠儿,为民国时期的春晖中学作了一个教育之所以为教育之有力反证!

                                                                                                      匆匆于2011年10月15日20时27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