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孤儿

作者:卢永华 从1971年起,先后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约15年,任职至一等秘书,亲历中国与民主德国双边关系的变迁,以及柏林墙倒塌和德国统一;1995年至1998年任驻奥地利使馆政务参赞;1998年至2000年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2000年8月出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不幸成为孤儿的4200多名孩子中,“党氏三姐妹”最受关注。灾难来临时,她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失去了亲人,并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原来姓什么叫什么。于是,按照当年的通常做法,人们就给她们起姓为“党”,意思是党拯救了她们,给她们分别赐名育苗、育新、育红。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天各一方的3个孩子再次聚首。

不知如今名为“育红·施耐德”的唐山地震孤儿党育红是否知道,在这个她难以有所记忆的城市中,很多人在等她。

500

右为党育红,中为孙丽丽,左为苏珊

(陈晓红 摄)

在那一刻,被当作外宾的党育红和她的母亲苏珊女士及当年石家庄育红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孙丽丽老师一起走进唐山市锦江酒店的时候,早已迎候在这里的党育苗、党育新姐妹俩立即欢叫着扑过去,3人紧紧搂抱在一起。

500

党育苗(右)与党育新

从外表看去,如今的党氏三姐妹如同我们身边每一个邻家女孩一样乌黑的长发,一样明朗的笑容。然而只要她们开口说话,人们就能准确地区分出来——育新一口地道的唐山腔,育苗讲的是普通话,而育红则满口德语。

比起两个妹妹,育红的生活似乎多了一份传奇色彩。1979年9月,苏珊与丈夫汉斯一起以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团员的身份来中国访问。他们深深爱上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他们奢望着,要是能够收养一个中国女孩该有多好。唐山籍的中方陪同人员建议说,可以收养一个唐山地震孤儿。汉斯夫妇怦然心动,他们正式向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提出了申请,对外友好协会也给河北省委写了一个报告,但在当时,把一个中国孩子送给外国人收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回到维也纳,汉斯夫妇焦急地等待着。翌年3月,苏珊再次来到北京,她去对外友好协会催问这件事,对外友好协会被她的真诚态度感动,遂再次致函中共河北省委。当时的省委书记很快作了批示:同意由苏珊夫妇收养一个唐山孤儿,但要选择没有亲人、社会关系较少的孩子。事情有了转机,有关单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

500

1980年在石家庄育红学校。左起:党育新、党育苗、董玉国、党育红。(网络图)

石家庄育红学校推荐了党育苗和党育新。外事办工作人员详细进行了社会关系的调查,结果她俩都不符合省里的要求。轮到了党育红时,外办人员经多方查询,也没有找到她的任何亲属,她被选中了。

500

孙丽丽(左)带着党育红在唐山火车站接苏珊。

(图源:孙丽丽)

1980年8月8日,苏珊女士抱起这个胖乎乎、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在孩子的脸蛋上吻了又吻,不住地喃喃着:“我的女儿真漂亮,真美……”她真诚地说:“孩子名叫党育红,她会永远叫这个名字,让她永远记着自己是中国人,她的出生地是唐山。长大以后,如果她愿意回中国来,我们将尊重她个人的选择。”他们没有给党育红改名,只是按奥地利人的习惯,在名字后面加上父名,叫育红·施耐德。苏珊说,育红曾就读于维也纳时装大学时装设计专业,课余时间还学习了音乐、舞蹈。她和妈妈的一些颇为中意的衣服就是她设计的。

在见育红母女之前,孙老师还特地买了三条项链和一条珍珠手链送给苏珊。苏珊戴上手链问孙老师,为什么要送礼物?孙老师说:“您太辛苦了,您是伟大的母亲。”苏珊马上拿出了自己刚买的芙蓉石手链,给孙老师戴在手上,并用清楚的中文说道:“友好!”看着两位母亲的真诚交流,三姐妹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如今,育新和育苗都有了她们的儿子。“只有红红还没有结婚,我们一直很牵挂她。”育苗和育新一直念叨着。没想到,育红掏出了一张照片塞到两个妹妹手中,用不太流畅的中文告诉她们:“这是我的男朋友。”这个消息让育苗、育新兴奋不已。

500

在被领养的唐山地震孤儿党育红(中)家做客

(图源:《从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大使》)

在任职期间,我们多次拜访过育红家,见过施耐德夫人和育红,有时也给她们送一些小纪念品。他们也经常应使馆邀请参加使馆的招待会和其他活动。得知唐山市政府打算在大地震30周年时举行纪念活动,我们还陪同有关人员专门进行引见。

-end-

文章来源 |《从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大使》

作者 | 卢永华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