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街就是美食街,别让不应有的宗教泛化元素影响了它的美
大家好,我是绿洲猎鹰。我平时上网很喜欢看美食视频,觉得那是一种享受,哪怕自己吃不到。可前几天看到的一则美食视频去让我有些无语。
视频介绍的是某地旅游必打卡的美食街,但视频一开头画面里就华丽丽地冒出了一个中东清真寺造型的牌楼建筑,估计是美食街的大门。这就罢了,一进去,用视频出镜人的话说是“整条街充斥着清真元素”。一看画面,我惊了,这“清真元素”是妥妥的泛伊斯兰化啊。比如这两个,上面的文字就是所谓的“清真言”,大致内容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宗教意味不要太明显。还有这张图,中间弯弯扭扭的文字是阿拉伯文“哈拉”,即伊斯兰教教法意义上的“合法”,带有极其浓烈的宗教色彩。甚至可以说不仅是宗教色彩,由于这个“合法”是用教法衡量世俗事物和行为,还带有宗教干预世俗的不良倾向。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视频里把烤馕也称为“清真美食”。我不知道除了新疆还有没有地方做馕,反正就新疆的馕来说,除非带有肉馅,否则其本身是不带动物源食材和辅料的。你一个面粉加素油加芝麻之类的植物源食材做出来的食品咋能和清真扯上关系的?这就是个地方或者民族特色美食么。
对了,差点忘了,这个美食街所在地就叫“清真街”,附近有当地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还有回民幼儿园、回民社区等,估计“清真街”的名目和上海“清真路”一样,也是沿袭自解放前旧地名。
也许是我对民宗方面过于敏感,反正看了视频之后我是有点不吐不快。一条美食街,充斥着如此之多的泛伊斯兰化元素,连境外宗教元素和干预世俗的宗教教法元素都公然登堂入室。比如美食街入口的洋葱头清真寺造型,从画面上看,这显然不是什么文物建筑。熟悉我国宗教建筑发展历史就知道,伊教最初传入时,内地的清真寺大多是中式建筑风格,例如之前视频里提到过的宁夏同心大寺。然而最近几十年,受各种因素包括中东某些国家泛伊斯兰化渗透的影响,导致国内很多人、甚至一些党政干部都认为清真寺就该是中东那样,导致洋葱头清真寺遍地开花。随之遍地开花的是保守甚至极端的宗教教派,突出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蒙面罩袍、里切克。而在新疆等地,这些与复杂的民情社情等各方面因素相互感染,最后爆发了“三股势力”的怪胎。
按照视频说法,之所以有这条清真美食街,是因为附近有回民聚居区。不过回民就一定信伊教吗?显然不是,况且内地、包括东北本地的回民大多世俗化程度不低,只怕对宗教没那么感冒。那这个美食街弄了这么多浓烈的泛伊斯兰化元素是做什么呢?也许一个牌楼几个宗教标志起不了啥“风浪”,但它们折射出的是对宗教保守化以及宗教干预世俗倾向的漠视和放纵。我倒不觉得当地有意在这方面搞什么动作,很有可能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宗教标志有啥问题。
个人建议,当地要重视起来,要破除制止宗教干预世俗只是西北的事的思维。美食街当然有权继续存在,但这些过分的泛伊斯兰化元素应该去除。合法——当然这里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法——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应该受到保护,但过了界就有必要纠正纠正了。
作者:绿洲猎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