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改变,大学毕业生们的心态也要随之改变,不然只能被淘汰

【本文来自《高学历一线劳动者是浪费学历?工人日报:送外卖与学历何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社会在改变,大学毕业生们的心态也要随之改变,不然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首先,现在,我们的社会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已经稳定的超过千万了。而每年我们社会的新增劳动岗位——注意吆,这里是“新增”,而不是“净增”劳动岗位。新增劳动岗位,减去消失的劳动岗位。才是“净增”劳动岗位。去年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岗位,也就是一千二百多万。也就是整个社会全部新增劳动岗位,刚刚超过应届毕业生的数量。

其次,再看看我们社会今天的教育水平。我国刚解放那会儿,能够识文断字,就算是文化人了。“小学毕业”,那就算是很有文化了。一个大中型企业,能够有几个大学毕业的,那绝对是属于企业精英了。就算是中专毕业,那也是凤毛麟角。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企业里中专毕业的也不算多,就更不必说大专毕业的了,大学生在那时还是炙手可热的。

然而到了今天,比较好的企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在生产一线随时可见。随便拎出一个,都有可能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整个企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全部都在12年以上。也就是说,几乎找不到高中没毕业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员工。

另一方面,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五年以上一线的工作经验,至少在管理岗位上是极为艰难的,也是很难走远的。本人就是学校毕业,就进入大中型企业机关的,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十分的深刻。许多管理决策,缺乏基层一线的“共情基础”,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连征求基层真实意见的渠道,都少之可怜。许多情况,基层员工、中层干部并不能跟你说实话。

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要想有所建树,不论是学技术的、从事研发工作的,还是搞管理的,都要有较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要学会跟基层员工打交道的办法。要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千万不要走捷径,以为自己做到了高层,自己就一定能够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