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真的很难,从那么小点儿就天天逼着我没黑没白的啃书本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292646”推荐,来自《央视网: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292646添加】

大学生真的很难,从那么小点儿就天天逼着我没黑没白的啃书本

       大学毕业了,岁数不小了,该谈恋爱了,该买房子了,该结婚了,该要孩子了……等等先,应该的事儿实在太多,排着队的来,一个接一个,烦不烦啊!我投了一堆简历,一个理我的都没有,我连个工作还没找到呢!

       我从那么一小点儿就天天逼着我没黑没白的啃书本,啃到二十好几了,快三十了,我容易嘛!谁能理解我的心里有多煎熬?我跳楼的心都有啦!

       这话说的的确是实情,也真的让人很无奈。

       我知道,没人愿意听那些同情的话,同情的话其实就是居高临下的话。也没人愿意听那些大道理,大道理是大人物说的话,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了。

       我自己一辈子就活的不容易,所以,我谁也不同情。我自己就是一小人物,我也不说大道理。

       我只是想起一些往事,说一说,算是给有兴趣的年轻朋友解解闷儿。只要你不烦就好。

       我1957年上学,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刚刚初中毕业。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在普及小学四年教育,叫初级小学,五六年级叫高级小学。那时候,考高小,就是四年级考五年级,要刷下来一多半儿,升学率大概也就百分之四十上下吧。到了考初中的时候,二十大几万人的一个县,只招五个班,五五二百五,升学率也就百分之十多点儿。百分之四十再乘以百分之十多点儿,就这个账。

       世纪之交前后那些年,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说老三届的学生有多厉害,其实,你算一算就知道,就那个年代的升学率,能考上初中的学生,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放到现在,大概一多半儿都是985、211吧。我懒得查,也懒得算,顺口一说,错了你指正。

       我想你已经知道我在说什么了,我在说,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千多万,这么多大学生,够得上“厉害”的有多少?

       我觉得,我们得承认,读了大学不假,但不够“厉害”也不假,还是凡人也不假。其实,不管有多少人读大学,够得上“厉害”的在人群中的比例就那么一点儿,你让所有人一个不剩全上大学,这个比例也不会高,“厉害”其实是比较出来的,比例高了还能比得出谁“厉害”吗?还能叫精英吗?这大多数人,就生了个凡人的命,不上大学是凡人,上了大学还是凡人。

       我再多说一句,每年考研的人乌泱乌泱的,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搞研究?有多少人读了研就够得上“厉害”了?不是凡人了?

       厉害不厉害,你得干出成绩来,得让别人去评价,自己说了不算,文凭也说了不算,能让你笑到最后的,是真本事,真能耐。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观察一下社会,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一般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越是成功的人,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一生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少。换句话说,越是成功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学,大量的知识是在走出校门以后学到的。所以,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

       人这一辈子,真的挺难的。有时候我会想,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断的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困难的过程,等到困难少了,没了,你也就只配跳跳广场舞了。

那么,就没容易的吗?有,但那是人家,人家有个好爹,事业,房子,媳妇,要什么有什么。但,与咱没关系,咱不羡慕,也不抱怨,也不嫉妒恨。抱怨,嫉妒,小家子气,都不是好汉的性格,而且,也没用,徒增烦恼而已。咱生就凡人,就光脚丫子踩土坷垃,按照凡人去活。

       二十多年前,当我活过了多半辈子的时候,终于“笨”出了一点儿感悟,曾经酸了几句,抄录于下,供大家喷饭。    

       人生的轨迹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若自信,可以说:主观在我。但对于客观,虽然不能说一定无所作为,却常常还是只能被动接受。于是便有了许多我生不辰、时运乖违的叹息;于是便带来很多烦忧懊恼、落花无奈的感喟。也许,大自然就是安排我们在这叹息和感喟中去寻找一条路,就象生长在山崖缝里的小草,尽管曲曲折折,还是要开花结果,活出自已的那一份儿灿烂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