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梳理:关于教育事业发展,代表们都说了啥?

500

教育领域,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撰文 | 张子悦

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今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将举行闭幕会。

回顾2023年全国“两会”,教育相关话题依然是关注焦点。针对K12教育、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代表们提出了众多建议,其中“警惕考研‘高考化’”“加速普职融通”“将托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等引发公众热议。

学前教育:“进一步强化政府学前教育责任”

500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起始的环节,汇聚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更优质、安全、可持续地开展?多位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将托育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她认为,首先应把托育服务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范畴,其次财政预算应重点扶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再次,应完善“普惠优先、市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最后,按照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转岗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通过学前教育立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学前教育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尽快研制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督促指导各地按国家编制标准合理配备幼儿教师,全面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薛超建议,应加强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以增加幼儿园编制数量,加大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实施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公办幼儿园校舍改建、设施综配、环境改善等项目,从而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建议,中央财政参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方式,对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定全国统一基准定额,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档按比例负担,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保障二孩、三孩政策顺利实施。

中小学教育:“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500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联系协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何坚守好学校主阵地?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针对中小学阶段科目设置及课程建设,多位代表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万鸣建议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在中小学阶段普及编程教育,从强化整体统筹设计、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智慧教学模式、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等继续提升中小学编程教育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冠军刘诗颖建议,应丰富体育课种类,将课程开齐、开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两至三个运动项目,帮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我国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好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二是科学设置测试项目内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完善监督制度,营造公平的体育中考环境;五是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组织校园体育赛事,破除以“体育中考”为靶向的错误意识和导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刘显忠建议完善已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小学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在小学高年级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教材方面,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心理特点,要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教学方面,应当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与语文中涉及的历史内容结合起来;考试方面,开设历史课的初衷是为增长知识,考试可以灵活采取开卷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建议中小学构建系统的表演教学体系。音乐和表演是两个领域,必须有职业的表演老师到学校里。孩子们学习戏剧表演,可以先接触有文化内涵的名著,戏剧不仅需要读懂,还需要表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建议,进一步加强儿童电影教育的扶持力度,使相关政策能够尽快"落地"实施。还应该建立儿童影视教育平台,加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等相关机构的职能作用,并将儿童影视教育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参考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焦兴涛建议,要优化乡村美育课程资源、强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拓展乡村美育实践基地、加强乡村美育调查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建议,加大精神卫生资源投入、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此外,还有多个有关中小学教育其他方面的建议受到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建议,对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布置的网络任务进行全面清理,对盲目发布无效课程、借道学校推广私货、绑架家长拉票投票等信息的发布进行严格控制,减轻学生家长课余负担,让网络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多正面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表示,为了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以下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二是“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三是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行为;四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六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行为;七是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

他发现,有的初中提前一年、高中甚至提前两年结束新课,用于中高考复习备考,导致大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成为所谓“差生”。对此,张志勇建议对超前学习“严厉禁止、严肃查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将小学、中学教育年限由6年缩短到5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最佳生育年龄时期延长2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建议试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中考普职分流延迟到高考。他认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卷问题,还可消释“普职分流”政策带来的冲击。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将禁止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样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企业和平台。还应加大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游戏运营商和平台服务商的监察处罚力度,一旦查到,坚决予以退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建议,一是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中考英语实行等级考试;二是改进和优化中考、高考英语命题,侧重考查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三是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

师资建设:“建议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

500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部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根基所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建议,一是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三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能力,以科技赋能教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认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职前要强化教师教育,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把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师教育;职后学校和政府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和引领,包括加强培训、开展对教师评价的综合改革等。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建议,一是采用本地师范院校优秀大四学生顶岗替换的方式解决工学矛盾;二是专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特征系统构建培训内容体系,使培训内容系统化、规律化;三是增加实践培训,使教师在获得理论认知的同时获得链接教育现场的体验;四是学校在参训教师返回工作岗位后,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形成同伴互助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建议,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把人权、财权、事权下放给改革学校,充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民进中央建议,应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培训,将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作为班主任上岗培训重要内容;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和支持;优化中小学生精神卫生资源统筹和诊疗机制。

此外,民进中央还建议,一是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二是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机制,支持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根据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差异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将艺术兴趣活动等课后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一要健全中西部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要提高中西部地区新入职县中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强化边疆县、民族县、脱贫攻坚巩固县高中学校新进教师“一揽子”待遇保障政策供给;三要确保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对乡村教师加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加快解决结构性紧缺问题;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乡村长期从教。

民盟中央建议,一是要探索建立规范的高校预聘制度,在招聘时应设置明确的招聘比例,不应在现有编制数量上招聘过大比例的“非升即走”人员,将预聘阶段的竞争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要优化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机制;三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学活动的督查检查;四是要完善高校教师评聘方面的法律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建议,一是尽快出台针对高校“准聘——长聘”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完善高校“准聘——长聘”制度设计;二是在拟定高校“准聘——长聘”制的指导性文件时,合理拟定“准聘”转“长聘”的比率;三是加强对高校“准聘——长聘”制度设计与实施的督导督查,强化培养遴选创新型人才的价值取向,确保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战略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建议,一是健全薪酬待遇制度,保障“双减”后教师待遇;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审等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三是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多元有效扩充师资力量。

大学生就业: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

500

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稳就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话题,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亟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在2022年社保“缓返补”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应届大学生社保的差额部分视同缴纳。同时,通过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校访企拓岗行动,动员高校一线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行动中来;二是在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条件的前提下,选择一批优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方面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试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三是动员有实力的战略新兴行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为期2至3个月数字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由人保部门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提供培训补贴;四是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在新业态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职业安全保障和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建议,进一步加大简化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并在就业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层面进行革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科学化、时代化的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建议加速普职融通等

500

2022年年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彰显出国家和政府对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走进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两会”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多条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要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全国政协委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建议,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从明确农村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能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建议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明确培养定位,统筹施策。他提到,要统筹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尤其是统筹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的发展。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加快高职集团化办学、中职高职一体化办学,贯通培养,将部分中职学校合并、办成高职院校的中职部等。还要完善初中后普职分流、普职融通政策,建设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建议,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政策落实情况、完成情况、产生效益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进行评估,确保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合理。同时,支持国内权威第三方机构开展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绩效考核与评估工作,将结果作为政府部门考核、行业企业政策支持和评估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建议,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认为,各区域禀赋要素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结构,继而需要不同结构类型的技术人才。应该推动各地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和招生人数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就业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建议,职业院校要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推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教学投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高级工程师胡东方提到,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建议加速二者相互等值化融通。“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应该也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从而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