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资助了8年的女毕业生做了家庭主妇?

500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近日。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的资助经历。

字里行间。

满是无奈。

①“家庭主妇”?▽

据这位网友介绍。

她通过自己的朋友,同时也是被资助女孩的老师,了解到女孩想要读书却被父亲反对的困境,于是从女孩初三开始资助其读书直至毕业。

在自己收入不尽乐观时。

她仍然拿出近一半的收入帮助女孩,只希望女孩“有书读坚持下来”。

500

那时的她。

最初一个月只有两三千。

但她还是坚持了8年直到去年女孩大学毕业。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

女孩毕业后没有走上工作岗位,而是利用自己“样貌好,年轻”的优势,将婚姻看作“第二次投胎的机会”并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500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也就罢了。

但现实世界远比想象中的魔幻。

帖子有了热度之后。

唏嘘与争议随之而来。

有人觉得她这是在搞道德绑架。

女孩受到了资助不假。

但她嫁给年长有钱男性成为家庭主妇也是“选择自由”。

“有些人总想去干涉别人的人生选择。”

“资助她的终极目的,不也是希望她过得好吗?”

“大家就喜欢看‘她过得好了,但不要过得比我好’的故事。”

“出点钱就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控制欲太强了,可怕。”

……

当然。

站在被资助女孩视角。

产生共情有了这些想法并不奇怪。

毕竟。

当下这个社会培养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但若换一个角度。

这对资助人而言。

无疑是伤口上撒盐。

她在帖子中回应如下。

500

对这个社会而言。

无疑是一次信任塌方。

有些人可能不清楚。

资助人所拿出的资助有限,远远覆盖不了那些急需这笔资助的人。

这就造成一个残酷的事实。

资助对象往往需要满足资助人的“眼缘”、“倾向”,甚至是“自我实现”等诉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幸运儿”。

资助人对资助对象是有“期待”的。

毕竟。

就算是真正的慈善和扶贫往往也需要对资助人做出甄别。

②“全职太太”?▽

其实。

类似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

就算德高望重如张桂梅也在全职太太这件事上遭到了非议。

2020年10月。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就曾在记者采访中,因为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

当时女学生带着孩子先生到华坪女中捐钱。

张桂梅在知道情况后直接对她说了一句话。

不要你捐钱。

500

对此。

黄付燕接受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

“张老师话丑理正,(反对当全职太太)她是从我们(女高毕业生)的立场去说的。”

黄付燕是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

2017年。

黄付燕怀孕后辞职回到丈夫的老家贵州生活。

2018年。

黄付燕回到母校华坪女子高中捐款。

被张桂梅拒绝。

2019年。

黄付燕考上了贵州安顺某小学的特岗教师。

500

2020年。

张桂梅在采访中声明了自己的观点。

“你的家庭那么困难,我们学校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你看现在男的在外面找其他女人的。全职太太把你甩在那个地方,你原来那么有水准,结果全职的太太。

男的回家什么都是现成的,你和他时间长了没有共同语言,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他回家跟你没啥好说的,他的事业你也没有办法帮忙,甚至连出主意的能力都没有,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的水准上,磨来磨去,连原来的水准都没有了。

所以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了,女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要相信他们这些男人。”

此前。

1997年。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在丈夫去世后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负责任务最重的初三毕业班,这里96%的学生来自贫困山区,为了不让女孩失学,张桂梅挨家挨户上门劝说。

500

2023年。

张桂梅一手创办华坪女子高中。

已经帮助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

③她们只是选择了“躺平”而已?▽

2021年5月10日。

平江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

每年5月20日是结婚登记高峰之一,为避免人员拥堵,控制人员过度密集、扎堆,确保大厅办件有序进行,同时满足群众办理结婚登记的需求。

经研究决定。

2021年5月20日当天暂停受理离婚登记,请大家相互转告并谅解,特此公告。

公告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

3.2亿浏览、1.1万讨论都在讨论它的合理性。

17日。

前述平江县婚姻登记事务所副主任解释称:520 当天人流量大,再加上现在的疫情,为了避免当天人员聚集扎堆,所以建议来办理离婚的暂缓一天。

公告上通知520当天暂停受理离婚登记,也并非真的不办理离婚,如果现场有人前来办理离婚登记,婚姻登记事务所还是会受理。

与此同时。

凯里市政务服务中心也就 "520 不办离婚 " 发表致歉声明,并调整相关事项,延长婚姻登记时间、增加结婚登记办理窗口、增设离婚登记地点。

500

从那一刻开始。

我们得到了“离婚自由”。

2023年2月15日。

四川率先实施“新政”!

取消结婚限制。

500

从这一刻开始。

我们走进了“去父留子”时代。

如今的婚姻关系中。

社会普遍只关心女性能生多少孩子,孩子是不是丈夫的、由谁来抚养似乎都不重要。

与此同时。

我国的离婚率却在不断走高。

500

2018年 登记结婚1013.9万对,离婚446.1万对,离婚率44.00% ;

2019年 登记结婚927.3万对,离婚470.1万对,离婚率50.70% ;

2020年 登记结婚814.3万对,离婚373.6万对,离婚率45.88% ;

2021年1月1日。

离婚冷静期正式执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

离婚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2021年 登记结婚764.3万对,离婚283.9万对,离婚率37.14%;

2022年前三季度 登记结婚544.5万对,离婚164.3万对;全年离婚率43.53%;

但就算有了相关法律。

却也收效甚微。

至于原因?

无非是:

婚前大家对于婚姻的预期太高了,房子、车子和彩礼居高不下,部分人甚至把婚姻当成第二次投胎;

婚后夫妻感情不和、沉重的房贷,车贷,孩子教养,老人赡养等问题如期而至,再加上这个世界的各种诱惑,离婚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现阶段的婚姻已经很难“高枕无忧”。

而在家庭主妇和全职太太的婚姻关系中。

她们天生就是弱势。

当然。

在这里。

我对家庭主妇和全职太太其实没有意见。

换一个角度。

能够做家庭主妇和全职太太的或许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2月底。

一中传硕士毕业5年存款5000的话题不胫而走。

500

这能说明什么?

也许这只是一个特例。

但至少说明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就业形势不好,而“35岁年龄限制”更是悬在每个年轻人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站在这个角度。

人家只是选择了“躺平”而已。

但是。

对于那些接受过资助的人。

你们作为那群等待被资助对象中唯一的“幸运儿”。

500

你们靠资助上岸。

转过身就“扎”了资助人一刀。

殊不知。

这一刀同时也砍向了其他等待被资助对象的“后路”。

此举。

只会让资助人和资助对象之间的选择关系更加恶劣。

500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当然。

站在法律角度。

资助对象对资助人没有任何“责任”。

但只有法律的世界终究会让人窒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