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主课,本来就是工具属性远高于其他属性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51406”推荐,来自《代表建议高考外语降至100分,降低分值会利好农村学生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英语作为主课本来就是工具属性远高于其他属性。在没有翻译软件的时代,只有掌握英语才能在阅读国外文献,吸收国外的科研成果,国家对英语设置150分没有错。但是,现在的英语教育体系却在强调英语的阶级属性,词汇、语法、短语等都在追求生活化、俚语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不仅是在被动听BBC、看美国片的洗脑过程,也是听磁带、学英标、死记硬背的氪金之旅,不仅痛苦无益,而且排斥穷人。而这个过程还要贯穿高考、四六级、考研,简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冠军。学生不仅用不到其中的大多数知识,而且读科研文献还得再记单词。英语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类似拉丁文的极为不光彩的角色,不过拉丁文阶级早已深入各行各业,降分这个话从我小学开始就在讲,现在我都快研究生毕业了还在讲,讨论实在没有意义。

不过,不讨论降分不意味着这项体系不能改。比如说考研英语大可以按专业大类命题,现在该项考试大量引用经济学人等主流境外媒体,水平很高,所以现在的教学群体小,改革阻力低;而研究生考试命题自主性本来就很强,按学科大类统一命题各个高校的老师肯定是支持的。其次就是降低高考、四六级等英语考试难度,强调语法逻辑,淡化单词、俚语、一词多义等问题,大纲外词汇要一律标注,大纲未规定词义一律要指出,将英语考试区分度向语文看齐,从根本上突出英语的功能属性。不过说实话,高考英语不难,我高一高二上都是英语全班倒一,150的题也就混60分。高三突击了一年,最后也能高考120。方法也简单,从高二开始做高考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读文章时遇到不会的就查,一套英语卷子的耗时很快就会从半个月变成两天,做十几套卷子疗效比听十年敌台要好的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