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随想--为什么有人说民国是最好的年代

为什么会有人说民国是最好的年代?

在看各种民国时期的资料的时候,我总是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在民国时期,如果不考虑外敌入侵烧杀抢掠需要国家强大和实现个人事业理想实现这两个因素的话,在民国不是当超过90%的底层,而是当个上层,当前5%的精英,日子实在是太好了。

1:民国时期给予精英的待遇是非常好的,鲁迅的待遇在网上已经有各种讨论了,我查询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举一个例子,我国著名的强五之父陆孝彭,他在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出了强5攻击机,下图就是当年研制中的强五,这是我国的一代名机,从1968年量产到2012年停产,强5系列持续生产了四十多年,出口到了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

500

而在建国前,陆孝彭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系(此时中央大学在重庆),

1946年国民政府把他送到英国格洛斯特飞机公司接受培训,并且参与中英联合研发的喷气式战斗机项目,型号名为CXP-1001,陆孝彭在这一过程中飞机设计水平得到极大的锻炼。当然该飞机项目由于国内的战争中国民政府节节败退而最终搁浅,未能量产。

但陆孝彭那时候在英国就买了辆自己的小汽车,平时就开车去镇上的百货商店购物,还交了一个英国女朋友玛格丽特,这个英国女孩子在百货商店工作。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年轻人公派出国,还能拥有自己的私人小轿车,实在是让人吃惊了。

不仅如此,陆孝彭在喷气式飞机方案设计完成后,他还和一起去英国培训的同事,一起到法国巴黎和瑞士去旅游,包括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圣母院等,

还写了诗,

“忆昔度假游巴黎,铁塔千寻耸入云。拿翁战马登丰堡,卢浮名画价连城。

圣母钟声馀晚响,葡萄美酒劝君饮。自古巴黎歌舞地,怎及英女柔意真。”“忆昔度假到瑞士,花园之国非虚誇。高峰白雪湖水绿,夹岸鲜花隐酒家。冰宫灯彩疑仙境,空谷幽人闲品茶。画笺一张须珍选,遥寄英女貌如花。”

这里面的英女就是她的英国女朋友玛格丽特。

后来陆孝彭听到新中国成立,最终决定从英国回国而不是去台湾,成为历史留名的飞机设计大师,这段和英国女孩的感情也成为他生命中的遗憾。

不管怎样,陆孝彭在民国时期作为理工科的佼佼者,在二十多岁时能得到的这种优厚待遇还是让我觉得有些吃惊。

在南昌飞机制造厂担任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歼教五总工艺师的高永寿回忆说:

“1944年,我和光裕一同离开成都,经印度和澳洲到了美国圣路易,在麦克唐纳飞机公司的设计室工作,还同样是在绘图板上绘图,一同在华盛顿大学读书。我们二人在学校附近的华盛顿街6041号租了一个套间,四个房间外加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房东是一个铁路工人,住在我们楼上。因为住的地方比较大,在麦厂工作的中国人,要开会便在我们家里。当然,青年人在一起,难免噪噪嚷嚷,抽烟的人多,弄得房子里乌烟瘴气,这使房东老太很不高兴。但她也没有办法,因为她收我们的房租特别高,已经超过了当时地方政府的战时限额,怕我们去告发。”

可见相对于国内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当时给予这些精英的待遇总体是较为优厚的。2:亲美的价值观

有人觉得民国时期最好,是因为那是“自由”的年代,

这显然是错误的,不要说当时共产党员暴露身份就可能被用刑,关押和屠杀,

就是民国时期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不乏因为发表言论被杀害的。

但是为什么还有人认为民国很自由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是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和民国政府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都是亲美亲西方的,认同和向往西方的制度,人嘛就是这样,只要观点一致的,觉得是自己人,往往就对其很宽容。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气对西方的制度和文化都是很认同的,主张全盘西化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甚至比当时的政府还要激进,很多知识分子甚至认为汉字是中国落后的原因,还有人提出汉字拉丁化。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高校的精英,可以说大家都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很多还是校友,很有共同话题。胡适是哈佛的博士,宋子文是哥伦比亚的博士,宋美龄小时候就在美国受教育,读完大学回国的,孔祥熙是耶鲁的硕士。而且美国的传教士也在中国建了不少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原名浸会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等,这些西方人建立的高校,在带来先进的科技和理念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向中国精英群体传播和散布了意识形态。

像民国的女作家张爱玲,她这个“爱玲”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上小学的时候根据她的英文名字Eileen的发音取的。

意识形态相容这点很重要,不相同的意识形态肯定要受打压,全世界都是如此。

民国的政府最积极的是反共,因为意识形态完全不相容,毕竟TG对国外要“反对帝国主义”,对国内要“打土豪分田地”,这跟民国的政府那种对外亲西方尤其亲美,对内维护地主统治是那种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冲突。

3:精英分子垄断了知识和文化带来的优越感

民国大部分老百姓是文盲,不仅仅是没什么文化的问题,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上了学的很多也就是读到小学,知识分子的那些主张和观点,刊登在报纸上,杂志上也没多少老百姓看,更不要说看得懂,知识分子对于各种时事,国际政治的观点,由于不能深入群众,所以其实影响范围仅限于少数有文化的群体。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圈子小到什么地步呢,194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专科及以上)才2.1万人,全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累计就几十万人。

若是看识字的人群,数量还要多一点,

但即使民国上海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两家报纸《申报》和《新闻报》,

像《申报》1931年的日发行量才15万份,他们两家的报纸不只是在上海,也在全国各地发行,1931年北京的《实报》也曾采用各种手段形成在北方的优势,最多时曾有14万份的发行量,被称为“华北各报发行之首”。

民国时期这些知名报纸的发行,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南京,武汉,广州等国内少数的大城市的有文化群体,而民国时期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10%的城市人口也并不是都生活在大城市。1949年统计全国城市化率仅为10.6%。

所以在那时候,精英层和知识分子互相争论,辩论,以及传播不同的观点,普通老百姓是根本不懂的,因为知识都掌握在少数人的脑子里,这就让人产生一种圈层的优越感。

共产党为什么后来得了天下,他们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传,高度的深入群众,并不只是简单的办报纸,而是要跑到全国各地的工厂,煤矿,车站,学校,街头到处宣传,还深入到农村办各种农民学习班,动员起来闹革命,覆盖到了全国大多数的人群。

我之前查找民族工业发展的资料,著名的红色军工武器专家吴运铎大家都听过吧,他原本是在湖北的一个煤矿当工人,结果在那里参加了共产党办的抗战讲座,然后决定投身革命了,1939年入的党。

为啥“深入群众”是个大法宝,当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大多数人字都不认识,也听不懂高深的语言,所以必须深入群众,用群众的语言沟通和宣传。

4:民国时期的精英层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底层人力

全国除了少数精英层,一片赤贫,遇到农村灾荒年农民就卖儿卖女,每年都有人饿死。

中上层的精英们几天的收入甚至一顿饭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漂亮姑娘,虽然法律规定一夫一妻,但事实上就是一夫多妻制度。同样的对于男性劳力,不用给工钱,光是给吃的住的,就能很容易找个仆人佣人为自己服务,毕竟那时候能吃饱饭就已经不错了。

其实关于这一点,台湾和香港那边也有人怀念二三十年前,我曾经在油管上看到有个台湾人回忆起三十年前在大陆的“幸福时光”,说当时在海南10元钱人民币就找了一个大陆女孩陪了一夜,那个女孩还很高兴,

而普通台湾人那时候月薪已经跟今天差不太多了,过万人民币很普遍。如果你是个民国时期的上层人物,全国有如此众多的低成本奴隶为你服务,你只需要拿出极低的收入就可以购买到一个男性和女性佣人,

怎么会不喜欢这种生活呢?5:民国时期的精英生活水平是对标西方水平的。

别墅,游泳池,电影院,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篮球场,网球,酒吧,足球场,小汽车,自来水,电力,航空旅行应有尽有。去天津旅游的朋友,可以去五大道的别墅区看一看,那里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修筑的各种小洋楼别墅,住的都是民国时期的上流社会人物,包括北洋军阀的官员,教育界文艺界名流,商人,民族工业资本家等等,各种别墅就有好几百栋,而天津的其他区域也有些富人名流聚集区。国民政府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中央飞机制造厂,园区就是按照美式标准建造,可供员工使用的游泳池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钱学森去美国留学前就在这里实习过一年,下图就是当时的中杭厂俯瞰图。

500

下图是民国时期1948年开行的南京到上海的豪华列车,看下当时上流社会坐的火车内部,舒适程度是远超过几十年后的绿皮车硬座的。

500

大汉奸周佛海在南京的山西路溪流湾别墅,1932年建成,占地竟然超过1万平米,房屋面积就有2000多平米,当然也就是这里,组成了著名的“低调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后来出了很多汉奸。

500

民国时期的“浪漫诗人”徐志摩是怎么死的,他是1931年11月19日的早上坐中国航空公司的“济南号”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的时候发生空难死的,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要知道即使2022年的今天,也还有很多中国人没坐过飞机,更不要说当时了,而且像徐志摩这种专程坐飞机去北京参加异性好友的演讲,他又不是搞建筑的,可以说演讲内容与他无关,就这样还专程跑一趟,成本是真的有点高。

根据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赖名汤回忆(他后来去了台湾),他三十年代在杭州的中央航校学习时,见习期间每人的薪水和加给到达银洋75元,可以买到黄金四五两,半年后见习期满,加到银洋150元,而当时最佳的伙食,每个月不过银洋10元,剩下许多钱,这些航校学生无处可花,于是都买最好的衣服,选购照相机,马靴等物品,几乎每人都有一辆三枪牌的自行车,在当时的中国每人有一辆三枪牌的自行车,较之20世纪70年代的已开发地区每人有一辆汽车还要难得。

在抗战爆发前,常有来自各地的学生到杭州参观航校,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壮志,因此航校经常为大批来访的学生做飞行表演。有一天从上海来了一批女学生到中央航校参观,于是教官冷培基驾驶霍克三起飞,但因为在地面速度不足时突然拉起导致飞机失速坠毁而死亡,赖名汤回忆冷培基是航校二期学员出身,报考之前是金陵大学学生。

冷培基在航校任教期间很喜欢音乐,个性豪爽,常常驾驶私人汽车往来上海和杭州之间,生活水准很高,是同期中优秀卓越的飞行员,却在表演中轻率牺牲,非常可惜。

这让我很震撼的是,航校的飞行教官居然可以私人汽车自驾往返上海和杭州,可见民国的精英待遇水平之高。

6:台湾的存在

因为蒋氏父子去了台湾,后来台湾成为了四小龙,到今天人均GDP,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都高于中国大陆,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水平领先了大陆一个时代。

所以有人把台湾的目前的生活水平倒推到过去,认为当年民国时代的大陆持续发展到现在,也会是和台湾一样。

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不管现在台湾发展的如何,也不能否认1949之前的民国时期确实就是不好,大量的农民没有土地,城市中也多有冻饿倒毙者,被日军在本土屠杀了几百万乃至于上千万人,打赢了二战居然还丧失了外蒙一大片土地。

更何况台湾在二战之后的高速发展,是集中了一批大陆的高级人才和黄金,还有来自美国的援助和技术转移,发展的背景具有特殊性,无法推及到整个中国也会是这样。

正如2022年的今天北上广深也发展的不错,人均GDP两万多美元,未来几年会超过台湾,但全中国大部分地方发展水平是赶不上一线城市的,所以不能以北上广深的发展水平推及到全国都会在2022年就发展到人均两万美元。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并不是都沉迷于这种精英的“黄金年代”,

他们中很多人经历了中国在遭受日本入侵,飞机轰炸,同胞被屠杀,山河破碎,自己也颠沛流离从大城市撤退到了西南地区,也亲身体会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自己从事的事业理想无法完成,尤其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说举步维艰。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非常多的人选择站在了新生的新中国一边奋斗,

其中尤其是学理工科的,不仅是大量在国内的留在了大陆,而且很多人从欧美放弃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和急速科技进步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和位置。我觉得今天有的人会怀念民国时代,甚至还有人说民国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把自己代入了民国精英层的充满优越感的生活,他们一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更认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或者说思想上跟国民政府一样就是亲美亲西方的,

二是忽视了当时占到全国绝对多数的普罗大众在生存线上的挣扎三是忽略了当时国力衰弱被日本压着打和屠杀抢掠,甚至获得了抗战胜利,还被苏联策动了外蒙独立,东北地区的中东铁路和旅顺被苏联占领。四是我觉得这些人应该不是搞理工科和工业界的,因为以民国时期的羸弱民族工业水平和发展的艰难,对有雄心搞民族工业,实现强国梦的人来说是备受挫折和打击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办法说成是最好的年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