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大局条款」有辣有唔辣
国民党赢得二零二二年「九合一」大选后,士气大振,要趁着「讨厌民进党」的氛围仍然存在,及「香港因素」已经消散的利好条件,趁热打铁,争取「二零二四」大选获胜,在夺回台湾地区执政权的同时,争取「立委」议席过半,重新掌握议会主导权。
但国民党二零一八年「九合一」大选也是狂胜,却在一年多后的「二零二零」大选中惨败的阴影及教训,让不少国民党人心生警觉。咸认为除了是蔡英文利用「香港事态」大打「抗中保台」牌之外,就是当时的党主席吴敦义私心自用,未能正确处理「总统」和「立委」参选人提名,从而形成未战人心先散,部分支持者「含泪不投票」。因此,党内外都盼望朱立伦主席能够出以公心,妥善处理好「二零二四」参选人提名的问题。
朱立伦似乎是好整以暇,「太监急却皇帝不急」,曾经多次透过近身幕僚放风,要等到他访问日本以至美国返台后,大约是五六月间,才启动「总统」和「立委」参选人的提名程序。在前者来说,有利于侯友宜为「落跑市长」的「原罪」解套;对后者而言,也方便各路诸侯整合。
但在前日却突然传出,国民党中央将会在三月四日的南投县「立委」补选之后,立即启动「立委」的提名程序,并将于三月八日举行的中常会讨论通过被称为「大局条款」的二零二四年「立委」提名特别办法。
据媒体透露,该「大局条款」的内容大致上是,若特定选区「立委」初选,若有具非「立委」身分的民选公职身分者与不具其他民选公职身分者挑战现任「立委」,首先就要测试参与者民调支持度,是否可通过具胜选实力「防砖」门槛,若挑战者与现任者支持度都通过「防砖」门槛,党中央将提名参与初选时不具其他民选公职身分者参选,现任「立委」优先。
知情人士解释说,相关的提名机制,是为了让党籍民选公职席次极大化,而对应到这次「立委」提名,就是兼顾「立委」席次的开拓与原本县市议会战场。毕竟县市议员都才刚选上,如果透过初选打败仍有实力的现任「立委」,当其当选「立委」后,就要请辞县市议员职务,等于让国民党在原本现任「立委」中少一位战将,县市议会也少一席议员。
实际上,县市议员缺额是否进行补选,并不同于「立委」。「立委」选举因为是采用小选区的单一名额应选制度,如果缺额就使得该选情缺失民意代表,因而如出现缺额必须进行补选,但其余下任期不足一年除外。而县市议员选举是采取大选区复数应选名额的制度,平均每个选区都安排有十来个应选名额,因而有几个议席缺额,并不会对该选区的代表民意造成重大缺失。因此,《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直辖市」、县市议员产生遗缺,如是因当选议员遭判决当选无效或褫夺公权而造成,由最高票落选者依序递补;如是议员在任期内身故或自愿辞职者,则都不会由落选头递补。如果要另办缺额补选,也有相当高的「门槛」,那就是其缺额达总名额十分之三以上或同一选举区缺额达二分之一以上时,均应补选。但其所遗任期不足二年,且缺额未达「门槛」时,不再补选。
而国民党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有多名刚当选台北市议员的国民党员,如徐巧芯、张斯纲、陈重文、游淑慧、锺小平、锺沛君、李柏毅和徐弘庭等人,在本来也是台北市议员的王鸿薇转战「立委」补选成功的鼓舞下,接连发出要在二零二四年参选「立委」的声明。其中有人是挑战国民党籍的现任「立委」如费洪泰、赖士葆等老将。
但他们的情况与王鸿薇不同。王鸿薇是因为国民党籍「立委」蒋万安参选台北市长而辞职,参加缺额补选而当选的。虽然导致国民党台北市议会党团流失一个议席,却没有形成国民党在「立委」选举的「互相厮杀」。
而徐巧芯等人却是在国民党现任老「立委」不愿「让贤」退位的情况下,以「世代交替」为由,向其发起挑战的。即使是他们能够赢得党内初选,并进而当选「立委」,也将会形成「两头受损」:一方面是「老将」未能连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台北市议会党团却也出现议席流失。
而国民党去年对「直辖市」议员参选人提名,是采用「N+1」保障现任制,结果这些「获保障」顺利连任的市议员,在就职不到半年就马上要转战「立委」并当选,就将在造成挤下现任者或实力相当的新人的效应下,也损失了一个市议员议席。
就以台北市议会为例,目前国民党占有二十九席议员,加上三位亲蓝议员,勉强在议会过半数。不过若有超过四位现任国民党市议员选上「立委」,届时民进党二十一席市议员加上两席亲绿市议员,只要再拉拢台湾民众党五位市议员,即可超越国民党席次,在台北市议会成为多数,使蒋万安变成「跛脚市长」。
因此,台湾民众党「见猎心喜」,正在酝酿「送蓝营议员前进立院」计划,为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参选「立委」煽风点火,希望能让民众党议员成为本届台北市议会的「关键少数」,在议案投票时成为蓝、绿两党拉拢对象,进而在议会掌握更多话语权。
国民党中央推出「大局条款」,就可遏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巩固台北市议会党团的实力,并让仍有能力争取连任的「立委」老将继续发挥余热。但也确实是不利于国民党的「世代交替」,妨碍有实力的中青代向上流动,使得「百年老店」更呈青黄不接,苟延残喘。这端的是「有辣有唔辣」、「针冇两头利」,就看国民党中央如何妥善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