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的大格局与大智慧
26年前的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
邓小平是20世纪对世界产生最大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改革开放”,一举打通了中华民族的“任督二脉”,堪称中华历史上的一次神来之笔。
经济学家张五常如此评价,“中国两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
大侠金庸十分佩服邓小平大海一般的襟怀,“邓小平是我最佩服的人!我一直很佩服邓小平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就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英雄人物。”
小平也是金庸迷
走过了万里长征、经历了人生的三落三起,邓小平的智慧犹如得道高僧,令人叹服。
他的谦逊令人感叹,当被问及对长征的感受,他的回答只有3个字:“跟着走”。
他刚柔并济,毛泽东评价他是“钢铁公司”、“绵里藏针、柔中寓刚”。周恩来说:“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的举重若轻,但说实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和伯承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
他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超人的政治智慧,高瞻远瞩,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朴实如白开水,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震撼力量:
• 1975年,毛泽东提议让邓小平主持写一个肯定“文革”的决议。小平回答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
•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1978年,邓小平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 1984年,邓小平指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 1979年邓小平访美,向总统卡特传达了中国将进行对越作战的消息:“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 1980年,邓小平看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稿后指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直言,“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 1984年,邓小平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1985年,中央军委正式宣布裁军100万,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
•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
• 1990年,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如果搞两极分化,就可能出乱子。”1993年,邓小平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夜深人静问自己,为何如此敬服邓小平?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有大视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那篇报告,光看标题就令人钦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复出后,立即访美,留下与李慎之那段著名的“机舱对话”。其格局之宏大,不亚于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举重若轻两步棋,打通了“任督二脉”,成就了中国经济轰轰烈烈的世界奇迹。
2、有大胸怀。邓小平一生多历磨难,从1933年“邓毛谢古”路线斗争,到建国后“三落三起”,尤其是长子邓朴方文革期间摔成残疾,内心的悲苦可想而知。邓小平能够放下个人的恩怨,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是何等的格局?在那种政治气候下,“批邓”者难以尽数,然而他却对“笔杆子”胡乔木的道歉信一笑了之,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我不在意,胡只是讲了一些套话”。
3、有大魄力。邓小平访美,对卡特说了一句“越南小朋友不听话,要打屁股了”。随即,邓小平不顾军方一些人士的顾虑,发起对越反击,一个月内就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然后迅速撤回,快刀斩乱麻。经此一战,换来几十年边境安定。1984年邓小平拍板: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世称“百万大裁军”。在1977年讨论恢复高考的会议上,温元凯发言时说,“恢复高考,我提 16 个字叫:‘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没想到邓小平当场拍板,“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第二句话‘领导批准’可以拿掉”。当时已是8月8日,当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经印发各地了,邓公却当机立断:“能不能先收回(指已下发的招生方案),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否则我们又耽误一代人,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题。”轻轻一句话,改写了天下多少士子的人生命运。1977年走进考场的就有李克强、王毅、郭树清、张艺谋、阎焱、钱颖一......
4、有威严。“不怒而威”是政治家的境界。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气势凌人来到北京找邓小平“讨价还价”,“硬碰硬”的结果是,会见结束后撒切尔夫人精神恍惚,摔了一跤。邓小平告诉来“谈判”的撒切尔夫人,“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回忆:一帮老将军开会吵得不可开交,但邓小平一到,会场鸦雀无声。
5、抓大放小。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邓小平治国,给人的印象是从容潇洒,经常约聂卫平打桥牌。无他,唯抓大放小耳。
6、实事求是。邓小平的朴实有些可爱。女儿问他长征的体会,他呵呵一笑,就三个字“跟着走”。有人请教他法国“勤工俭学”的体会,他说主要是打工,没学啥,连法语都没学会。这样的坦诚,不仅无损形象,反而更令人肃然起敬。
7、懂幽默。儒家文化不太提倡幽默,我一直觉得这是缺憾。邓小平却不乏幽默感。“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农民都听得懂的幽默,浅白又极深刻。1975年邓小平说:“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 既有气势又令人开怀大笑。
8、不拘一格。国家虽大,但人才难得。90年代初经济陷入低谷,邓小平为寻找“懂经济的人”而愁眉不展。邓小平春节来沪度假,与朱镕基交流,不由得眼前一亮:踏破铁鞋无觅处。随后,邓小平顶住各种反对声音,破格“越级”提拔朱镕基,并放话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不能当第二把手”,为朱镕基以副总理身份主持经济金融改革打开了局面。
9、干练务实。邓小平的务实,从他的语言风格不难体会。他说话总是干脆利落、语言朴实但道理深刻。例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90年代的机遇不能再错过,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了。浦东开发是晚了,这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等等。
10、鞠躬尽瘁。邓小平复出时,已经75岁高龄。他没有浪费时间,带领中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融入世界经济海洋。1992年,88岁的邓小平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托举改革开放。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评价说:“邓小平南方谈话在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使邓小平一生的光辉业绩达到新的高度。”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指出了邓小平的历史价值:
• 无论中外,在邓小平谢幕之后长大的人,很难体会邓小平踏上这个旅程时面对的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中国并不是必然会出现邓小平这样一位政治家。他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中国......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的全球化的过程中,比印度、俄国和巴西这些大国的领导人更有魄力。
《邓小平》作者迈克尔·迪伦说:
• 邓小平的真正的纪念碑就是当今中国。注视这座纪念碑,读者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是停下来思考:在同一时代、同一地点、拥有相同资源,有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他的位置能够做得更多。
邓公,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