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门了,怎么nèng不死他...

作者 | 水处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

500

  01

  明崇祯元年(1628年)的陕西大地,连年灾荒,饿殍遍野,一片萧杀。

  数以百万计的灾民,吃树皮,吃草根,吃观音土,甚至吃人......

  然而朝廷非但没有赈济,而且摊派的“辽饷”和其他赋税一分不减。

  各地官府催租逼税,急如星火......

  一场大规模起义风暴终于在陕西大地爆发! 

  就在这一年,陕西各地有不下数十支人马扯旗造反。

  其中实力比较强的几股人马有:

  府谷县的王嘉胤

  清涧县的赵胜

  汉南县的王大梁

  洛川县的张存孟

  宜川县的王左挂

  以及安塞县的高迎祥

500

  崇祯元年陕西主要起义势力分布图

  02

  这批“流寇元老”当中,最大的“人生赢家”无疑是高迎祥——

  至少到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之前都是这样。

  高迎祥是陕西安塞县高川村人,早年靠贩马为生,整天和马打交道,因此自己也练得骑射娴熟,膂力过人。

  贩马多年,高迎祥兜里却一直没什么钱。

  不是因为他不会做生意,而是因为他仗义轻财,经常拿钱接济穷哥们儿。

  给他带来了名声和号召力。

  因此,当老高振臂一呼,上千人自动投到他的旗下。

  按当时流行的做法,老高也给自己起了个ID,叫“闯王”。

  意思是闯荡天下的王者。

  还给自己搞了一套白帽白袍的“皮肤”,再配一匹白马,在战场上堪称是一个醒目仔。

500

  早期连环画中的高迎祥形象

  03

  但崇祯初年的陕西各路反王中,一开始最牛逼的不是高迎祥,而是王嘉胤。

  王嘉胤当过明朝的边军,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懂战术,也懂组织队伍的方法,所以他一扯旗以后,很快就成了陕西各路反王中的佼佼者。

  特别是崇祯二年(1629年),王嘉胤第一个打过黄河,进入山西,收了一大批哗变的山西边军。

  实力跟其他各路以饥民炮灰为主的队伍比,更是鹤立鸡群。

  陕西各路反王于是纷纷都认王嘉胤当大佬。

  高迎祥也不例外。

  只不过,王嘉胤名义上是大佬,但实际上指挥不动各路人马,大家还是各自为战,这就给了官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04

  1、

  第一个倒霉蛋是汉南的王大梁。

  崇祯二年(1629年),王大梁率数百人进攻汉中府,被数倍官军围攻,兵败被杀。

  造反才半年就扑街了。

  2、

  第二个倒霉蛋是宜川的王左挂。

  崇祯三年(1630年),王左挂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来因各种原因想跳反,被洪承畴给砍了。

  3、

  第三个倒霉蛋就是王嘉胤了。

  王嘉胤在山西折腾了两年,混得如鱼得水,甚至想着割据一方,关起门来过过皇帝瘾。

  结果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他小舅子被官府收买,趁他喝得大醉,一刀砍了他脑袋,献给了官府请功;

  4、

  第四个倒霉蛋是清涧的赵胜。

  王嘉胤被砍了三个月之后,赵胜从陕西跑到山西,结果睡梦中遇到明朝大将曹文诏的夜袭,赵胜衣服都来不及穿,光着腚就被一刀砍死。

  5、

  第五个倒霉蛋是洛川的张存孟。

  和王嘉胤的剧本差不多,一开始接受朝廷招安,后来跳反,崇祯五年(1632年)被洪承畴(陕西三边总督)活捉后斩首。

  这样,到了崇祯五年(1632年)夏天,陕西第一批造反的大佬基本上都被干掉了。

  只有高迎祥还活着。

  05

  高迎祥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并不是偶然的。

  他有几个其他大佬没有的优点:

  1、

  他、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朝廷,始终不接受招安;

  2、

  他、很注意和其他各路人马抱团取暖,不像赵胜、张存孟那样孤军作战被人轻易干掉;

  3、

  他、作战很谨慎,从不和官军硬刚;

  4、

  他身上似乎没有酒色财气这些绿林草莽们的通病(至少史料中对此没有什么记载),不像王嘉胤那样大敌当前还烂醉如泥。

  除了这些,还有一样是其他人更学不来的......

  06

  崇祯六年(1633年)的冬天。

  明朝调大军入山西围剿,各路“流寇”站不住脚,纷纷越过太行山跑到北直隶(今河北省)。

  结果又遇上了大名兵备道卢象升这个狠角色,被卢象升一通暴打,只好纷纷窜往河南北部一带。

  明军一边堵住黄河各渡口,一边各路人马步步进逼,到了十月份,“流寇”已经被压缩到了西起山西垣曲、东到河南沁阳、王屋山以南、黄河以北的极其狭小的区域内。

500

  崇祯六年冬豫北局势示意图

  因缺衣少食,“流寇”人心浮动,眼看要扑街。

  高迎祥等人只好发挥一不要钱,二不要脸的精神,拼命贿赂明军将领,以求能稍微缓个兵,拖延时间,等待奇迹发生。

  而明军将领们看到银子就糊了脑子,居然真暂停了军事行动。

  这一停,奇迹就发生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一场寒潮骤然袭来,黄河一夜之间冻了个结结实实。

  农民军连夜跑过黄河,冲出了包围圈,逃出生天。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气个半死。

  07

  过了黄河后,高迎祥和李自成、张献忠、拓养坤、张文耀等合兵一处,带着人马冲进中原大地,如入无人之境。

  先扫荡了豫西几个州县,又进入湖广郧阳府(今湖北十堰市)境内,把郧阳府下属六个县全部扫了一遍。

  接着又进四川,拿下了川东门户夔州府,可谓一路狂赢。

  这么着爽了三四个月。

  但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春天,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首先是被四川明军堵在了夔州两个多月,进不了四川腹地,抢不到粮食。

  而这时候老冤家卢象升已经带着大名子弟兵升任郧阳巡抚,进入郧阳地界的“流寇”都被老卢暴打。

  想再回到郧阳就是找死行为。

  没办法,高迎祥等人只好带着队伍翻过大巴山脉,跑到了陕西汉中府境内。

  高迎祥等人原本想打下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再北上经商洛再入河南,结果兴安州打了几天打不下来,东边郧阳的明军又快追来了,只好沿着汉阴、石泉方向一路向西走去。

  这一走就走进了一个非常凶险的环境。

  08

  汉中这个地方是个盆地地形,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对外交通都靠栈道。

  汉中连接关中的栈道一共有四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子午道。

  子午道以西安南郊的子午镇为起点,向南越过秦岭,到达石泉县以后折向西,至洋县子午镇到达终点。

  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大山中穿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00

  明代汉中通往关中的四条栈道示意图

  高迎祥等人都是陕北人,这辈子没到过陕南,根本不知道汉中的地理。

  那年头又没有百度导航,所以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子午道当中。

  这等于自己走进了笼子里。

  陈奇瑜派兵把栈道两头一封,高迎祥等人就成了瓮中之鳖。

  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偏偏这时候汉中一带又连下七十多天的雨,高迎祥等人的队伍“弩解刀钝,衣甲浸、马蹄穿,数日不能一食”,“贼马乏刍,死者过半”,真正陷入了绝境之中。

  再这样困上一段时间,不用官军打,自己都要饿死、病死。

  09

  如此绝境之下,高迎祥等人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心豪赌一把——通过诈降来换取一线生机。

  他再次发挥一不要钱,二不要脸的精神,可劲儿把抢来的金银财宝往陈奇瑜大营中送。

  陈奇瑜不敢收,就拼命给陈奇瑜身边的人送。

  拿钱开路果然有效,陈奇瑜被身边人天天吹耳旁风,自己也迷糊了,真认为“流寇”已经穷途末路,要投降了。

  于是上奏崇祯,获得批准后,就正式开始了“招抚”。

  按陈奇瑜的安排,被困的四万“流寇”每一百人编为一队,每队安排一名招抚官,然后经陈仓道走到关中,再分别遣散回原籍。

  高迎祥等人一路上老老实实,天天和招抚官推杯换盏......

  但等到一走出陈仓道,高迎祥等人立马翻脸,把四百名招抚官杀得干干净净,再次树起反旗,大闹关中。

500

  高迎祥等西出陈仓道路线图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又气个半死。

  10

  崇祯八年(1635年)的冬天。

  高迎祥和张献忠合兵一处,从陕西再入河南,结果被援剿总兵祖宽所率的关宁铁骑追着打了一路,士气血崩,只好向东跑到南直隶(今江苏和安徽)境内。结果围庐州围了七天没打下来,只好撤围去打全椒。

  全椒围了四天又没打下来,只好又撤围去打滁州。

  没想到滁州又是五天攻不下来。

  连着攻城不利,士气掉得厉害。

  屋漏偏逢连夜雨。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初八,卢象升(时任五省总理)亲自率军,从凤阳出发,日夜兼程,赶到了滁州城东五里桥。

  祖宽的关宁铁骑打先锋,各路明军一起向前。

  双方从黎明时分恶战到黄昏,高迎祥张献忠全军溃败,尸体把滁州城外的沙河都给堵住了。

  11

  关键时刻,高迎祥面临着向何处突围的生死抉择——

  向西,有琅琊山、关山阻隔道路;

  向东,有滁河挡道;

  向南,有滚滚长江;

  向北,正是明军前来的方向。

  看上去,往哪儿走都是死路一条。

  高迎祥再次做出豪赌——向北突围!

  这是极其危险的抉择。

  因为向北,不仅是明军前来的方向,而且有池河阻隔,明朝的漕运总督朱大典正率一万多人马驻防在凤阳。

  如果高迎祥渡河时,朱大典派兵堵截,后面卢象升再追上来,前后夹击,必死无疑。

  但是高迎祥又一次赌赢了!

  因为卢象升急着行军解滁州之围,没有来得及在北面布置堵截的部队。

  因此当明军主力赶到滁州城东时,北面反而空了,高迎祥张献忠正好率领残部从这个真空地带趁着夜色钻了出去。

  但危险还没解除......

  12

  等他们跑到池河边时,又遭到守河明军阻击。

  仗打了两天。

  而凤阳距离池河不过百里,如果朱大典发兵来援,池河将成为高迎祥的乌江。

  然而,朱大典一心只想着保护好凤阳的朱家祖坟,手里攥着一万多人马硬是不肯挪窝。

  最后守河明军孤军奋战,全军覆没。

  高迎祥成功渡过池河。

  过池河以后,高迎祥张献忠一看凤阳有重兵把守,不敢去攻,便从凤阳南边绕城而过,准备北渡淮河去皖北。

  如果朱大典此时出兵阻击,高迎祥将无法渡过淮河。

  等卢象升的人马追上来,高迎祥很可能在淮河边全军覆没。

  结果朱大典还是只顾保凤阳皇陵,眼睁睁看着“流寇”从眼皮底子下溜走。

  就这样,高迎祥在没有阻击的情况下渡过淮河,跑到了皖北,并且靠着“闯王”的ID吸引到了皖北大批“土寇”的加盟,恢复了元气,一路又打回了河南境内。

500

  崇祯八年十二月至九年正月南直隶战事示意图

  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再次气个半死:邪门了,怎么就弄不死他?

  13

  三次陷入绝境,三次又都成功逃出生天,你说高迎祥的运气好不好?    

  但是,这是他最后一次运气爆表了。

  高迎祥回到河南后,又被卢象升追着打。

  到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高迎祥终于被赶到了陕西汉中府境内。

  卢象升调来各路人马,守住郧阳、汉中、蓝田、商州、夔州,把高迎祥向东西南北流窜的路线全部堵死。

  由于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汉中府境内的州县又被反复掠劫,早已无粮可抢。

  高迎祥能获得的人力、物力一天天在减少。

  部下士气日渐低落,每天都有人偷偷逃走。

  到了六月底,整个队伍已经面临着土崩瓦解的趋势。

  高迎祥知道,必须在队伍完全垮掉之前,来个大动作,搏一把,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14

  七月初,高迎祥集结全部人马,从洋县境内进入子午道,准备经子午道穿过秦岭,奇袭西安。

  两年前,他曾在子午道中的车厢峡被围困,最后豪赌成功,逃出生天。

  他希望这次再度上演奇迹,一举扭转死局。

  但这次他的对手,不再是自作聪明的陈奇瑜,而是多谋善断的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500

  孙传庭

  高迎祥的队伍进入子午道之后,首先在三河关(今陕西宁陕县三河口)遭遇了明军激烈抵抗,一直打了四天,农民军付出很大代价才攻克三河关。

  而坐镇西安的孙传庭在此期间已经获得了三河关发来的急报,知道了高迎祥的动作。

  形势急迫,孙传庭赶紧一边派人飞马找正在渭北作战的洪承畴求援,一边派人飞马跑去洛阳,让卢象升赶紧把祖宽的关宁铁骑调过来,一边调集兵马前往子午峪,准备进行堵截。

  但情况又发生变化——

  高迎祥攻克三河关后突然转兵溯蒲河而上,改走了黑河河谷地带。

  孙传庭判断,高迎祥这是要改走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出秦岭,于是马上重新改变部署,带兵前往黑水峪堵截。

  果然,七月十五日,高迎祥的人马到了黑水峪峪口内的仙游寺,再有几公里就要走出秦岭了。

  就在此时,孙传庭的人马堵住了高迎祥!

  高迎祥知道自己已经没得选择了,往回走只能是死路一条,只能打败孙传庭,冲出黑水峪才有生路。

  15

  七月十六日,高迎祥指挥农民军主动发起进攻。

  孙传庭指挥标营拼死抵抗。

  双方损失都很大。

  但农民军终未能冲出黑水峪口。

  七月十七日,洪承畴的援军火速赶到,加入了战场。

  此日,高迎祥再发起进攻,又遭挫败,继续被堵在黑水峪内。

  七月十八日,祖宽所率的三千关宁铁骑也赶到了黑水峪战场。

  早就被他们打怕了的农民军将士一看到祖宽来了,顿时军心动摇,士气开始崩溃。

  这一天,大批农民军将士向明军投降。

500

  崇祯九年七月黑水峪之战示意图

  七月十九日,明军发起总攻,农民军瞬间土崩瓦解。

  高迎祥想指挥亲兵营拼死突围,却发现他的心腹亲信早已决定投降,不但偷偷把亲兵营拉走了,甚至牵走了高迎祥的坐骑。

  就这样,曾纵横七省的闯王高迎祥,成了连马都没有一匹的光杆司令。

  最终被明军俘获后押送京师凌迟处死。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