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空气球制造隐形冠军: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院

      这几天,一艘中国民用气象探空气球受西风带影响偏离预定航线,把世界第一军事大国闹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看到新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了一个做气象探空气球老朋友: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院。不过,经小弟反复试探,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朋友均异口同声否认了这事儿跟他们单位有关,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请大家不要传播谣言。

       但是,趁着这个事件的热度,我还是想跟大伙安利安利这家国有企业的牛逼之处。从一个2003年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是怎样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做到探空气球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是的,你没看错,世界探空气球行业的隐形冠军。

    以下文章转自网络媒体《 中外管理传媒》,2022年12月28日。

-----------------------------------------------------------------------------------------------------------------------------------------------------------------------------

500

    世界上飞得最高的气球能飞多高?

    答案是:48000米(民用飞机飞行到最高处也才只有12000米)。

    这是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橡胶院”)研发的气象气球目前能飞到的最高处,达到这个高度的企业全球仅此一家。

有人可能好奇,气象气球飞那么高去干嘛?

其实,还是为了“侦探”。气象气球作为一个载体,携带探空仪器升空。在整个过程中,气象气球就像是一个“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通过信号发回地面,从而获得关键的气象要素值。

把脉“气象”,探测 “天情”,都少不了气象气球的身影。而中国气象局200多个高空气象站每天放飞的气象气球,有75%都采购自株洲橡胶院。

全球飞得最高,全国销量最大,在中外管理传媒发起的第五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中,株洲橡胶院榜上有名。“执着”“聚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意识强”……这是评委们给出的最多的评价。

气象气球不断高飞,使得株洲橡胶院牢牢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了一席之地。可谁能想到,20年前,这还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140%……

500

    “你们这样的企业不破产,谁破产?”

    2003年,株洲橡胶院陷入亏损的泥潭已有3年,就在刚刚上任的总经理孙建华想找人“帮一把”时,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冷嘲热讽。

    株洲橡胶院属于国家第一批转制的科技企业,转制以后,便上马了第一个项目——医用丁基橡胶瓶塞生产线。然而小小的瓶塞却成了大大的拖累。2000年左右,市场环境开始剧烈变化,企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而刚刚脱胎于研究院所的株洲橡胶院,缺乏市场和管理经验,流动资金严重匮乏,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产品却在降价,导致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株洲橡胶院不得不停掉该项目。解聘了工人,出租了厂房,一盘底竟然亏损了56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0%。因为工资低、待遇差,科研、生产处于失常状态,还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就在大家都准备放弃的时候,孙建华临危受命,接任总经理一职,开始直面株洲橡胶院的种种问题。

    经过一番冷静思索,孙建华清楚地意识到,企业改制,并不是要否定过去,推翻原有业务,而去盲目追赶市场潮流。从20世纪70年代起,株洲橡胶院就在进行天然胶乳气象气球系列化研究,有着专业的研发能力,并且拥有全国工业(乳胶制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所以,气象气球应该作为株洲橡胶院的拳头产品。

    于是,走过了一段弯路的株洲橡胶院,决定回归正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优势产品上,做强做优气象气球产品。

    然而,当时的株洲橡胶院已经元气大伤。既无外援,又缺人手,5600万元的负债几乎要把企业彻底压垮。

    万般无奈之下,孙建华只好去和银行谈,以探寻债务重组的可能性。然后动员职工集资500万元,又申请从总公司借了500万元,最后再加上催收回来的货款,这才得以重新起步。

    就这样,虽然步履沉重,但是株洲橡胶院还是咬着牙挺了过来。2005年,聚焦主业之后的他们开始实现扭亏为盈,并且走上了持续创新之路。

500

    扛过了至暗时刻,逐渐恢复元气的株洲橡胶院如同他们的气象气球一样越升越高。

    2009年,中国气象局得到第8届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实验将在广东阳江举行的消息,特别要求,此次比对实验必须使用国产气球(此前采用的都是日本的气象气球)。

    2009年底接到任务,次年8月份就要投入使用,这对于株洲橡胶院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时,株洲橡胶院的气象气球的较大规格为1600克、26000米高度。为了确保比对试验不出差错,最终他们决定研制2000克、30000米高度的气象气球。

    虽然两者只有400克重量、4000米高度的差距,但对于气球工艺来说,却是一次质的跨越。

    气象气球在升空过程中,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内外压差会导致气球爆炸。同时,高度越高温度也会迅速下降。在这个阶段,气球的强度、韧性和抗寒性能决定了能否到达预定高度。

    此外,气象气球在经过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环境时,会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容易引起球膜的老化、龟裂,甚至使球体炸裂。气象气球的主体材料为天然胶乳,受树种、树龄、产地、加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天然胶乳存在非胶成分复杂、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变异性较大等不足,生产出来的胶乳制品的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修改配方,不断地试验。具体调了多少次配方、结构我也记不清了。”孙建华说。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株洲橡胶院终于研发出了符合条件的气象气球,这种气球在应用中即使先后经历了强热带风暴等多种恶劣天气,仍实现了31643.5米的平均升空高度——而3万米升空的有效率,也超出了全球最大气象气球生产企业的产品近20%。

    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实验,被称为是世界气象探空“奥林匹克运动会”,显然,株洲橡胶院稳稳地抓住了这次崭露头角的机会,且一举夺冠,一炮打响。要知道,早在2004年,株洲橡胶院的气象气球就已经走出国门,但因为缺乏品牌效应,在国际市场上一度籍籍无名。

    这一役,何其关键!

    一战成名的株洲橡胶院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热打铁瞄准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制订气象气球国际标准。

    显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每一项技术指标、参数的提出,都会面对业内专家的质疑、挑刺,我们必须用真实、有效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让他们一一信服。”孙建华说。

    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改进,株洲橡胶院的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他们熟练掌握了浸渍法和旋转成型法两种气球生产工艺,产品品类从10克覆盖到5000克,探空高度更是达到了48000米。

    目前,株洲橡胶院的气象气球产品不仅称霸国内,他们还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浸渍法和旋转成型法生产气象气球的企业,进而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采购部门、国外政府气象部门、气象研究机构和学院等组织的高度认可。株洲橡胶院已顺利进入世界气象组织采购商名录,自主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大幅增强。

    努力到位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2017年,株洲橡胶院代表中国乳胶行业首次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气象气球规范》诞生,填补了中国乳胶行业没有主导制订国际标准的空白,由此一举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掌握了话语权。目前,株洲橡胶院的产品已远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株洲橡胶院的发力点,从“测得高”又拓展到了“测得广”。

    株洲橡胶院牵头研制的临近空间用“平飘双模气象气球”,解决了“广度”这一难题。平飘气球是一种新型高空气象探测载体,它不仅能像常规气象气球一样携带探测仪器升空,还可以在一定高度上保持数小时的平飘状态。此产品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一次施放,实现上升—平飘—下降三段连续观测,这是株洲橡胶院的又一首创。

    “企业在细分领域已经足够好,行业规模偏小,企业需要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同心多元化’战略布局。”第五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企业赋能增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百功,对株洲橡胶院如此建议。

    其实,也经常有人问孙建华,总盯着气球高度研究,宇宙飞船都上天了,气象气球还有市场吗?但孙建华深知,气象气球依然无可替代,因为只有它探测出的气象环境通常被认为是相对最准确的。

    因此,尽管科技越来越发达,但全世界还是要用这个“土”办法进行气象探测,最经济,最实用,也最安全可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株洲橡胶院也在进一步发力潜在的应用领域,努力发展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同时,株洲橡胶院也在研发具备全覆盖、全天候等多功能探测的气球,以及高度更高、释放自动化、高空驻留时长更久的浮空平台,以实现多功能化与平台化的应用。

    回望过去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聚焦与创新是株洲橡胶院占领市场和放飞全球的最强驱动力。从技术上来讲,株洲橡胶院在国际上已进入第一梯队,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坐上气象气球国际市场的头把交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