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的困境和鸿蒙类似:明明是整个产业配套跟不上,受指责的却是特定的个别企业
【本文来自《净利润下滑超70%,龙芯CPU今年能走向开放市场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小飞侠杜兰特
就在一周前,美国CPU巨头英特尔在涉疆问题上挑事,引发不少国人愤慨。被伤害民族感情的网友们,情绪激烈但又有些无奈。他们点着国产CPU厂商的名字说:如果国产CPU够强,英特尔肯定不会这么嚣张。这其中被点名的,就包括龙芯。
背靠中科院、但实为胡伟武夫妇控股的龙芯,无疑是一众“国产”CPU里,国产化最彻底的那一个。与其它同行往往基于X86或ARM授权不同,龙芯的指令集系统和IP内核全部自研,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
不过,完全自主带来的是毁誉参半。技术有多纯粹,商业化落地就有多困难,龙芯选择的道路是否真正适合中国CPU行业发展,仍然充满争议,就连国家级的集成电路“大基金”,也尚未选择龙芯作为投资对象。
某种意义上,胡伟武是中国CPU行业最“倔”的男人,尽管收获了巨大的声名,并且享受着政府每年的巨额补贴,但龙芯能否真的扛起国产CPU大旗,仍然充满疑问。
龙芯的困境和鸿蒙系统类似——明明是整个产业配套跟不上,受指责的却是特定的个别企业。
基于龙芯的电脑在去年就已经上市了,其性能表现对于日常上网和简单娱乐来说绰绰有余,难点在于软件配套。能够在龙芯电脑上运行的软件,基本都是龙芯自己开发或修改的,同时龙芯还弄了个类似于方舟编译器一样的转码工具,以方便为其他平台开发的软件能够自动转码运行,只是效率上有些差异。除了龙芯以外,没听说任何一家叫得上名字的软件公司为这个平台开发软件,无论收费、免费的都没有。
同样的问题也表现在开源鸿蒙系统上。华为开放源代码已经有些时日了,网络上基于开发版做出的软件功能也比较丰富了,但是除了华为家族的产品,及华为指定的合作商做出的零星型号以外,没有看到任何基于开源鸿蒙的第三方产品上市。
可以说,纵使美国的打压措施不断,咱们的产业界还是更喜欢在美西方的工业体系内刨食儿吃,至今没有断奶的打算。在这种情况下,你单纯指责一个龙芯、一个华为且非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