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地球2》不是春节档票房第一名的一些想法
我已经二刷《流浪地球2》了,《满江红》没看过。
就我的感觉,《流浪地球2》确实可以称之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杰作,等上线视频网站后,我应该会再次仔仔细细的看一遍。
《满江红》只看过预告片,没看过电影,但是看到它这么高的票房,想来应该也是一部各方面都还不错的电影,观众也不是傻子,不然不会用钱给它投票。
我有一个堂弟,理工科相关专业、现在是某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在读博士,虽然不算是铁杆科幻迷,但是大部分的科幻电影也都看过。他昨天下午带着一家人去影院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我问他是否觉得好看,出乎意料的他竟然摇头了,他说特效还行,故事剧情很稀碎,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时长,他中途会偶尔会闭着眼睛眯一会儿,然后睁开眼睛看一会儿。他说他的妈妈(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在电影院也是基本就睡着了。他姐姐(我的堂妹)的孩子(10岁)在影院待了一个小时,就静不小来了。我问他老婆(刚刚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她说没有上一部好看。
我二刷的票是别人送的,和我一个表妹和她老公(他们都是农村普通的打工仔),以及他们的孩子(大概四五六岁的样子)一起去看的。他们的孩子在影院待了一会儿也是静不下来,大概一个半小时后以后,他们就带着孩子离开了,剩下我继续看电影。
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我现在来尝试分析一下为什么《流浪地球2》的票房会不及《满江红》。
1、首先,我堂弟绝不是什么恨国党或者逆向民族主义者,也绝不是什么明星的粉丝,也不是什么利益相关者。当看到他对《流浪地球2》摇头时,说实话,我是诧异的,我以为他应该会非常感兴趣。我猜测他摇头的原因是:午休时间让他觉得有点困;孩子的因素,让他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看电影;剧情有的地方是有伏笔的,他没看懂。
2、这个电影还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电影中大段大段的外语对话和专业术语,这个对农村的普通人说实话会比较困难,影响观影欲望。比如我堂弟的妈妈,一个农村妇女,她就真睡着了。再比如送我票的表妹以及她老公,在孩子的干扰下,也不会坚持去看完电影。
3、所以,我观察到,《流浪地球2》就不是一个适合带家人观看的电影,它更适合一个人,一个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去不受干扰的认真的观看。
4、我之所以觉得好看,赞同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是因为我在一开始就非常关注《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每出一次预告片,我都会反复观看几遍,甚至还会观看其他up主根据预告片对电影的分析视频。也就是说,我观看这部电影是有非常充分的前置条件的。而其他人,哪怕是如我堂弟——一个在读的理工专业的博士,他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活,对电影没有充分的了解,再加上当时其他因素的干扰——也没有完全肯定这部电影。
5、在春节档关于“想看”的电影中,我选了《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当然,最后出于意气我并没有看《满江红》。但是它的票房如此之高,甚至高过了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流浪地球2》,我想这部电影绝对是有过人之处的,至少我相信它的观影门槛不高,无论男女老少,不用特别费脑子,基本上能看懂,也能被吸引而看下去,而不仅仅只是所谓“偷票房”、会营销这么简单。
6、由此,我想延伸一下我的思考。
如果,我们把某些事情称之为天然的、理所应当的正确,比如,中国重工业电影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崛起、解放台湾、统一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等等。那么这些天然的、理所应当的正确,就一定会获得绝大多数国人的认可和理解吗?就一定会获得老百姓付出一定“代价”支持吗?这个代价小的,比如一张电影票钱;大的,比如长期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中国的老百姓不一定就比别的国家的老百姓更加通情达理、更加高尚和伟大,更加能理解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中国的老百姓不一定能理解中国重工业电影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崛起、解放台湾、统一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等等这些理所应当的正确的成功对自己(局部和眼前)和国家以及社会(整体和长远)的意义。
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是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他们更在意眼前的利益和欢娱,甚至我们这些自认为有一定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也是这样的情况,要不然微博和短视频怎么会这么流行呢?大部分人缺乏深度思考能力,所以微博和短视频才会流行,而微博和短视频的流行又更加导致人们不进行深度思考。
提一个问题,提供愿给意看完我这篇不知所云的文章的人们思考:当你所依靠的力量(老百姓)大部分没有站在你所认为的正确的一边时,你能(会、该)怎么办呢?或者说你在为这个“家”拼劲全力或者全力呐喊时,但是这个“家”里的人大部分并没有支持你,你能(会、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