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纪录片《中国话》,才了解有汉藏语系这个概念

500过年呆在家,看了央视的四集纪录片《中国话》,感觉很亲切,好像回望自己的过往,颇有收获。片子讲述了汉语的历史变迁,各地方言的源流以及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特点。

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第一次了解到汉藏语系这个概念,二是知道了早期的汉语并非都是单音节字。

汉语只是汉藏语系的分支,而汉藏语系并不限于汉语和藏语,也包含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这一语系的各支语言彼此有亲缘关系,有共同的源头,最早溯源到仰韶时期。从各民族语言中的一些基本词汇能明显看出它们共同的溯源。

汉语有两个重要特征,单音字和声调,但在上古时期却并非如此。商周时期仍有多音字。研究者考证还原了一些字的发音,如《诗经》中的“青青子衿”,青字就是双音节字。以往阅读古代典籍,里面有古代学者对字的注音,用两个字表示一个字的读音。第一个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代表韵母,这种形式叫反切。然而追溯起来,这却与早期的双音节字有关。有关汉语多音节字的存在,经过与同属汉藏语系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对,也得到非常确定的佐证。

汉语在历史演变中发生简化,演变成完全的单音节字。为了区别同音字,产生了声调,也就是今天普通话的四声。而在各地方言中,还有五声乃至九声声调。声调使得汉语听上去抑扬顿挫,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这也是不容易掌握的一个方面。

看《中国话》这部纪录片,觉得汉藏语系本身也称得上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