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回顾一下迄今为止的俄乌战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我们将用两期节目,总结一下这一年来国际军事新闻中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俄乌冲突,让我们回顾一下迄今为止这场战争的经过。

部分已经作为每周军评发表过,这次对其略作修改,增加了一些最新消息相关内容。也将一些相关领域朋友们交流的新看法和观点增加进去,这里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鼓励和支持。

缘起

 

回顾俄乌战争,我们必须首先理清这场战争的起源,而通过总结这场战争的深层原因,我们也可以更多的看清国际政治正在酝酿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2014年,乌克兰国内出现政治动荡,随即爆发内战,亲俄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武装与乌克兰军队大打出手,俄罗斯随后派兵参与了军事行动,俄军空降兵迅速夺占了克里米亚半岛,同时俄军也出兵协助卢、顿两州民兵对乌克兰军队实施军事行动。双方在2015年达成《明斯克议定书》宣布停火,并要求从前线地区撤出所有重型武器。

但是这一纸协议并未给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带来真正和平,在随后的几年当中,乌克兰军队和亲俄武装的冲突从未完全停止。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2020年初公布的报告估计,到当时为止整个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已经造成武装人员和平民死亡超过1.3万人,其中约1/4为平民。

也正是在这种持续的冲突当中,俄乌两国关系持续恶化,乌克兰政府持续寻求加入北约,而美国和北约国家也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这对俄罗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焦虑。

2021年12月,俄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北约就排除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提供法律保障。

这一要求并未得到北约响应。

在乌克兰之外,俄罗斯及其友好国家境内的颠覆,破坏行动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和俄罗斯的对立,在2021年,白俄罗斯宣称破获了发动政变刺杀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政变阴谋;而稍后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动荡中,也出现了外部势力支持“颜色革命”的事件,俄罗斯空降兵紧急部署到该国协助平息了暴乱。

这些事件尽管和乌克兰局势没有直接关系,但却造成了俄罗斯对于西方进一步侵蚀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乃至直接颠覆俄罗斯的焦虑。在这种形势下,乌克兰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明斯克协议,互相进行炮击。

2022年2月21日,俄南部军区称,乌克兰一个破坏和侦察小组企图越过俄罗斯边境,遭俄军反击,击毁装甲车2辆,打死5名人员。

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普京发表对俄罗斯民众的特别讲话,决定开始“特别军事行动”。

 

未能合拢的“基辅之围”

 

俄军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在展开对乌克兰全境军事目标的空中和导弹打击的同时,首先对首都基辅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2月24日清晨时分,俄军空降兵部队乘坐直升机,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安东诺夫机场展开突击。

突袭机场行动本身是一次成功的行动,尽管参加行动的直升机遭到乌军的肩扛式防空导弹的反击被击落多架,但俄军伞兵仍然迅速的占领了机场的一部分。

当天甚至发生了美国记者试图采访机场的战斗,结果遇到了控制机场的俄军的著名场面。

而在俄军直升机群展开突袭的同时,部署在白俄罗斯的俄军空降兵后续部队乘坐的伊尔-76运输机已经升空开始盘旋,一旦俄军空降兵完全控制安东诺夫机场,这些后续部队就可能迅速降落。

然而俄军空降兵夺取机场后却遭遇了意外,第一个意外就是安东诺夫机场跑道上的大量被破坏的汽车等障碍物仅凭几十名伞兵无法清理,也就无法供运输机降落。

其次,是乌军驻基辅的第四快反旅的实力也超出了俄军事先的估计,这支部队在短时间内对俄军的突然袭击做出了应对,向机场进行了炮击并用包括坦克在内的机械化部队实施了反击。

尽管乌军的反击并未能快速夺回机场,反而在俄军直升机和强击机的空中打击下遭受了相当的损失,但炮击行动对机场造成了一定破坏,进一步加剧了俄军空降兵恢复机场运行的困难。

同时这次炮击还造成了一件轰动世界的附带损失,那就是将现存唯一一架安-225巨型运输机付之一炬。

俄乌双方围绕安东诺夫机场,展开的激烈战斗在24日白天一直持续到了25日凌晨,在乌军的猛烈攻击下,俄军空降兵被迫退出机场,在附近树林继续坚持待援。

而在这段时间内,俄军地面部队通过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地区,迅速南下,向安东诺夫机场快速推进。尽管乌军在25日清晨在基辅周围炸桥希望拖延俄军前进脚步,但他们还是在当天稍后推进到了安东诺夫机场,解救了伞兵部队。俄国防部也在25日宣布俄空降兵已经从西面封锁了基辅,当然其实他们没能真正控制从西面进入基辅的主要道路,只是抵近了基辅市区。

在空降兵突袭的同时,俄军的地面部队也在基辅东面、北面向这座城市快速前进,在25日通过了切尔尼戈夫和苏梅,主力部队绕过城市,继续从东、北两面向基辅前进。

尽管俄军似乎从三面接近了基辅,但已经失去了在第一时间控制乌克兰首都的可能性,随着乌军越来越多的部队涌入城市,乌克兰政府也开始紧急动员基辅的市民,向市民发放武器,准备与俄军展开巷战。

俄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尝试逐步肃清基辅近郊的乌军据点,实现对基辅的合围,但未能实现目的。从后勤角度来看,从东部、北部接近基辅的俄军部队绕过乌克兰重兵设防的切尔尼戈夫、苏梅前进,其后勤交通线始终受到限制,而从基辅西侧迅速插下的俄军部队则是利用一条低等级公路前进,随着春季的到来,这条道路很快就泥泞不堪,无法负担起部队的后勤重任。

而且由于俄军始终未能合围基辅,随着乌军的动员和调动,基辅的兵力也迅速增加,此时俄军已无可能实现对基辅的包围,更谈不上夺取城市。

这样的尴尬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四月,俄军终于决定从基辅周边撤军。

 

混乱的战线

 

在最初的突袭阶段,俄军除了对基辅发起突然袭击,还向乌克兰重要城市,哈尔科夫展开了进攻,一度攻入哈尔科夫市内,但战斗进展并不顺利,在攻击哈尔科夫的同时,还因为在苏梅州方向的进展不顺,分出一部分哈尔科夫方向的兵力帮助作战。

最终同样打成了在后方尚未肃清的情况下,顿兵坚城之下的局面,进退两难。

相比北方两个方向上的挫败,俄军从克里米亚半岛向乌克兰南方的进攻却十分顺利,可以说是狂飙猛进。其中向扎波罗热方向和赫尔松方向的发展尤为顺利,平均每天推进上百公里,如入无人之境。

2月24日战争爆发当晚,俄军就成功夺取了第聂伯河上的关键桥梁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双方在赫尔松市周边地区随后激战到3月1日,赫尔松市长于次日宣布易帜,俄军控制赫尔松州大部分地区后继续以少量兵力向尼古拉耶夫方向发展进攻。

但俄军的进攻未能取得新的进展,原因是俄军兵力不足,无法继续扩展在第聂伯河右岸的阵地。

在赫尔松方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俄军还分兵进攻了第聂伯河上游的扎波罗热州,并在战争爆发之初就成功夺取了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

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俄军在这一方向上的进攻还是因为兵力不足,被迫停止。

而俄军在南线的进攻方向实际上是三面出击,向西他们夺取了赫尔松,向北,攻入扎波罗热州,向东,则夺取了别尔江斯克,与顿涅茨克方面向东进攻的部队呼应,意在合围2014年乌克兰冲突中亲俄武装未能夺取的要地马里乌波尔。

俄军这一阶段在军事技术上没有表现出压倒乌克兰的强势状态,相反的出现了诸多令俄罗斯难堪事件。这里仅说一个代表性事件,4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声明,“莫斯科”号巡洋舰突发火灾随后引爆舰上弹药,一天后沉没,乌克兰方面则声称该舰是被乌克兰制造的岸基反舰导弹击沉。尽管其是否遭到攻击一事无法证实,但这艘战舰保养不善,损管措施不力被认为是导致其最终沉没的最主要因素。这也体现出了俄军不仅仅是技术上,而且在纪律,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实际军事能力与其庞大的体量显得不成比例。

 

初期总结

 

俄军战争的初期计划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3月2日,卢卡申科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出示的地图却似乎说明了俄军行动的主要意图。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俄军各路部队的行进路线,其出发位置与实际行动相符。我们可以看到按照计划,俄军从哈尔科夫方向南下的部队原计划穿过哈尔科夫,与从顿涅茨克当面乌军防线的部队进攻第聂伯比得洛夫斯克,基辅则由从切尔尼戈夫和切尔诺贝利进入乌克兰的两路部队合围,而通过苏梅州的部队任务是夺取乌克兰中部的切尔卡瑟。从克里米亚半岛发起攻击的乌军任务是夺取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同时向东配合顿涅茨克方向的部队合围夺取马里乌波尔。同时还有海上登陆夺取敖德萨的计划。

如果这是俄军的初步计划,那么这个计划得到成功过的前提实际上是乌军不进行积极抵抗,或者一触即溃。而乌军不进行积极抵抗的一个主要因素只能是战争初期就成功瘫痪乌克兰的国家机器,即控制首都基辅。

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俄军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瘫痪基辅政府的计划,各路俄军基本上将会是以行军姿态穿插到位,并在几天之内控制乌克兰各主要城市。

但是实际执行上来看,俄军在最关键的一步,即在战争初期迅速瘫痪乌克兰政府的行动中并未取得成功,基辅之战打成了僵持,苏梅方向部队被迫改变向南猛冲态势,支援基辅方向。哈尔科夫方向部队未能迅速夺取哈尔科夫更谈不上穿城而过向南发展。卢甘斯克方向部队同样未能迅速突破当面乌军的堡垒地带。

可以说只有南线从克里米亚出发的部队是按计划执行,但在敖德萨附近登陆的行动最终也未能实施,显然这个登陆作战也是只有在基辅行动取得成功,乌军不会抵抗的情况下才有执行可能。

所以说经过这个迅速将乌克兰拦腰斩断,彻底封闭海岸线,全面控制局势的计划,最终在现实执行层面成了一场灾难,以快速穿插,控制局面为主要任务的俄军实际上无法按计划快速推进,而是必须要与乌军就地展开激战,这就导致了大批俄军实际上对于作战的准备不足,后勤供应也未按照强攻做准备,以至于在若干方向上快速进攻的俄军出现了坦克因为缺乏燃油被迫放弃的情况,最终也未能按计划控制乌克兰大片领土,迅速瓦解乌克兰政府,反而使得俄军许多主力部队在初期的混乱行动中遭受了意料之外的严重损失,失去了进攻锐气。

 

战前,部分军事观察家认为,俄军比较现实的打法应该是集中兵力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首先击退乌军对两州的进攻,然后强攻乌克兰经营8年的“东部反恐地带”,力求在此歼灭乌克兰军队主力,并控制卢、顿两州全境。这样一个有限的作战相对而言虽然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攻坚作战,可能会有较大伤亡而且也无法彻底解决乌克兰的问题,但至少从各方面来看,似乎都更为合理。

但俄军采取的却是一个旨在控制乌克兰基本全境的大纵深方案。这一方面显示出俄军清楚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在战争初期以压倒性优势迅速在战场上打垮乌克兰军队并无信心,同时又追求在政治上取得对西方的震撼效果。所以,必须拟定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案。另一方面,却也显示出俄罗斯对乌克兰军队、政府、社会层面实际情况的了解和评估远远不够充分。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俄军这种不知彼而知己,也就导致了第一阶段行动结束时,形势对于俄军喜忧参半,虽然主要目的未能达成,但至少在南线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接下来俄军将不得不与全面动员后的乌军展开正面的对抗。

 

第二阶段,马里乌波尔围城与北顿涅茨克之战

4月,俄军从基辅、哈尔科夫周边全面撤军之后,在北顿涅茨克和南部的马里乌波尔展开了新的攻势,在北顿方向上,俄军力图打穿乌军防线,并尝试围歼一部分乌军部队。同时重点则是夺取马里乌波尔,一方面是因为该城对于乌克兰民族主义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看重攻克该城后俄军将打通整个南部战线的陆上通道。

战争爆发初期的2月26日,俄军在别尔江斯克附近登陆并夺取该城,稍后的3月1日,俄军占领了梅利托波尔。从西方逼近了马里乌波尔,同时从东部进攻的顿涅茨克武装和俄军则从开战之初就开始进攻马里乌波尔周边若干城镇,至3月11日,俄军实现了对马里乌波尔的完全包围。

但是这座早已堡垒化的城市内,乌军拒绝投降,双方进行了逐屋的血战,直到4月18日,乌军市区对城市大部分区域的控制,退入最后的堡垒亚速钢铁厂。

亚速钢铁厂的战斗此后又一直持续到了5月16日,最终乌军被俘约4000人,阵亡也超过4000.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也有数千名士兵伤亡。

在围攻亚速钢铁厂期间,国际上盛传有北约高级军官作为乌克兰方面军事顾问被困在厂内,而此后又出现乌克兰多次使用直升机超低空突破俄军围困强行降落,乌克兰称这是为厂内困守的部队运送物资补给,但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也不清楚。而北约和俄罗斯对于此事也没有发表更多的消息。

另一方面,俄军在进入战役第二阶段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乌控卢甘斯克州首府北顿涅茨克及周边地区的攻势。

实际上尽管北顿的战斗国际上关注度较低,实际对抗烈度和投入的兵力却要超过马里乌波尔。

双方从2月到5月的激战,俄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终于攻克北顿涅茨克,并夺取了红利曼,利西昌斯克等关键城镇。

至此,俄军宣布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结束,将西部军区和南部军区的部队退出战斗。

 

第二阶段总结

俄军的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未实质性的击溃乌军。相反的,乌军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增强,并且在人数上超过了俄军。在北顿涅茨克之战中,乌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成功将防御部队的主力退却下来。

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乌军通过几个堡垒地区的血战拖延了战争的进程,将俄军的注意力吸引在了北顿涅茨克,但却未能实现任何的包围,乌军实现了有序的撤退,虽然丢失了大部分重型武器装备。

因此到了第二阶段结束时,军事观察家们普遍感觉到乌军可能将会发起一系列主动行动,以尝试夺回战争的主动权。而最可能的方向,就是俄军兵力相对薄弱,防御位置不够稳固的哈尔科夫州境内伊久母与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州,这两处地点。

总之,俄军在夺取马里乌波尔与北顿涅茨克的行动,并未能如预期击溃乌军的主力部队,随着乌军实力的增强,俄军则由于未及时展开战争动员,初期动用的部队经过几个月消耗战之后,面临后继乏力的情况。

 

乌军的反攻

经过两个阶段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和乌克兰都陷入了某种尴尬境地,乌克兰方面反复动员,大量伤亡,国家财政崩溃,大片领土被占,人民生活困苦;俄罗斯未能快速结束战争,前线部队的精神意志和人力物力消耗严重,但仍未进入战争动员,首批参战部队到了轮换时间却后继无兵,同时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持续援助,俄军无法通过快速耗尽乌克兰战争潜力获胜。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前线双方态势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实力已经超过战前的乌军开始尝试夺回主动权。

 

早在俄军第二阶段军事行动尚未结束的6月,乌克兰政府反复声称,将会对俄军占领下的赫尔松州发起反击,7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下达命令,要求夺回赫尔松州被占领土。

在随后的半个月中,乌军使用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和“圆点”战术导弹,以及空中力量,反复轰炸横跨第聂伯河的关键桥梁,降低了俄军在第聂伯右岸赫尔松地区的后勤补给能力。

但随着顿巴斯战役告一段落,俄军增强赫尔松兵力,使得乌军的反攻未能收效,乌军也相应的在8月间向赫尔松方向调集大量部队。

8月29日乌克兰南方作战指挥部宣布赫尔松反攻开始,在赫尔松北部方向发起多处进攻。

但是乌军整体进展缓慢,未能动摇俄军的防御,并且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相当程度的损失。

9月6日,乌军突然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另一次大规模进攻。由于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兵力仅为乌军的几分之一,被迫后撤,放弃了战略要地伊久姆。

在乌军进攻哈尔科夫的同时,乌军继续进攻赫尔松地区,但仍然未能取得进展。

相比之下,在北部方向,乌军夺回伊久母后继续展开对顿巴斯地区红利曼的进攻,尽管俄军抵挡住了乌军的前期攻势,并且有不少观察家注意到俄军南部军区部队已经调集到红利曼地区有对乌军进行反击的可能,但最终这一行动仍然以俄军撤出红利曼告终。

在俄军北方前线告急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宣布乌克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举行入俄公投。随后又在9月21日宣布进行局部动员,动员30万军队投入战争。

尽管做出了扩大战争的宣言,但公投和动员显然不可能立刻影响到前线战况。

乌军随后再次加强对赫尔松攻势,并在10月2日迫使俄军在赫尔松北方后退数十公里,其火炮射程已经覆盖俄军新卡霍夫卡大坝,这座大坝上的公路、铁路桥是俄军保障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后勤的重要通道,这进一步降低了俄军的补给能力,使得其防御赫尔松地区的作战更加困难。

进入10月,俄军宣布撤出赫尔松地区平民,同时调集更多部队进行防御,部分缓解了赫尔松地区的军事压力。

但尽管如此,由于此时已经临近入冬,第聂伯河上的凌汛将可能切断俄军在第聂伯河上架设的浮桥和利用门桥进行的浮渡,可能也正是这个因素,最终迫使俄军做出了放弃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决定。

11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从赫尔松撤军。

11月11日,乌克兰军队进入赫尔松,这也宣告了乌克兰这一阶段反攻已经达到最高点。

总结乌克兰反攻阶段

乌克兰在8月到11月的反攻使得俄罗斯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刚刚通过公投宣布加入俄联邦的赫尔松州首府被放弃,哈尔科夫州的若干要地也丢失,使得整个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再次出现危机。在政治上是严重的失分,俄罗斯更难迫使乌克兰接受和平条件。

但这一阶段乌军的反击也并非完全成功,主要是在赫尔松方向上迫使俄军后退的行动中,乌军也付出了相当的损失,使得俄军获得了足够时间在卢甘斯克方向建立巩固防线,而在红利曼失守的过程中,俄军未贸然反击,而是加强了北线的防守,将局部动员后的首批动员部队大量部署到了这一方向,使得乌军很难再抓住俄军兵力虚弱的要点打出类似的反击。

而乌军在进入赫尔松之后,也无法渡过第聂伯河继续发展胜利,这一方向也逐渐转入相对平静。

 

俄罗斯的第三回合

 

尽管在地面战线上俄军被迫放弃若干要地,但俄军这一阶段也逐步的放下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开始正视乌克兰的军事能力,并开始对乌克兰全境展开大规模空中打击。

而这一空中打击的主要手段,却不是常规空军和战术导弹,而是大量的活塞动力螺旋桨巡飞弹,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巡飞弹并非俄罗斯自行研制,而是从伊朗引进的“见证者136”,使用数千枚这种弹药,配合俄罗斯全面动员后开始大量生产的常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俄军在短时间内对乌克兰的电力系统实施了全面打击,并且随后继续持续打击。

在11月,俄军从赫尔松撤退,首批动员部队投入战场后,其兵力不足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同时俄军对乌克兰的持续空中打击也初见效果,在大量使用巡飞弹攻击乌克兰固定设施的同时,俄空天军也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开始对乌克兰的地面军事调动进行空中遮断。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乌军在这些遮断行动中到底遭到了多大的损失,但从目前相关报道来看,乌军许多部队在投入战场前就遭到惨重损失,这显然与俄军的空中遮断和地面远程炮火打击能力的提高有关。

同时,俄军围绕巴赫穆特等地的作战,也越来越不以追求阵地的得失为主要考虑。当然不能说不考虑夺取阵地,因为俄军这一系列作战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乌克兰的东部筑垒地域,其目的是将乌克兰这几个经营8年,已经实现地下化,堡垒化的要塞攻克,不管最后是通过“围三阙一”逼迫乌军放弃重武器撤退,还是如同当初的马里乌波尔一样,要彻底围歼,都可以。

乌军既然不甘于放弃这些阵地,就必须对巴赫穆特等上述要地周边的要地寸土不让坚决死守。

而这正是俄军希望的,使得乌军将注意力集中在俄军同样集中注意力的方向,无暇他顾。

这对于在火力和技术装备数量上,技战术娴熟度上占优的俄军,打出较高的杀伤比,不难。

如果俄军可以持续的在这里和乌军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战,最终将使乌军的有生力量被消耗到某个临界值,从而为俄军达成其下一步目标夺回优势。

这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蠢办法,相比之下,俄军初期的计划可说是大开大阖,如果成功的话,足以以“俄军妙计轻取乌克兰”为题,载入未来几十年各国军事教科书。现在的作战策略相比之下,实在是难看得很,可以说计划的每一行字都充满了炸药的臭味和鲜血的腥咸,而它的执行者,也是最适合干这事儿的人,被西方叫做“末日将军”的苏洛维金。

没办法,投机取巧失败了,俄军花了一年,最后还是回到最初的起点,啃下乌东两州,再说别的吧。

那你说都打到这程度了,乌克兰还有没有可能再突然搞出个奇谋妙计一下子把俄军打个丢盔弃甲,颜面尽丧呢?

首先俄军的颜面现在就甭提了,计划都已经把“刷KD比刷到你退游”写脸上了,他还要什么脸?

但乌军这次是不可能翻盘了,因为随着俄军投入战场的兵力逐步增加,乌军的兵力优势已经无法压倒俄军,而在训练有素的战斗人员数量上,俄军甚至已经开始逐步占据优势。结果就是乌军必须在俄军指定的地点,和俄军打消耗战,直到把自己消耗完。但到目前为止,乌军并没有停止在顿巴斯前线绞肉的意思,可以说,俄军以一种“蠢”办法,达到了让乌军自己交出主动权的效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内的西方军事将领们也都认为,乌克兰应该在11月俄国退出赫尔松的时候开始寻求和平谈判,因为这就是波峰了,再下去全是下坡路了。

从2023年1月的最新情况发展来看, 俄军已经攻占了苏勒达尔,这里是一个乌军经营多年的要塞城市,其地下的盐矿设施从坚固程度上看不亚于马里乌波尔,但俄军以瓦格纳公司合同兵为主的第三军的城市攻坚战术在过去一年多内得到了很大提高,其灵活运用侧翼包抄,战术渗透以较小的代价拿下了此地。

值得一提的是,据最新的一些战场画面来看,俄军已经开始使用由步兵班组以无人机为主要打击手段实施的作战行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去年就已经多次提到的,以廉价的小型无人机作为步兵班组主要打击手段的“穷人的信息化战争”打法的一种运用。

另一方面,有一些外媒分析认为,俄军目前可能正在策划一个新的大纵深包抄合围的计划,可能将会以切断乌克兰东部反恐地带的后勤线为主要目标。

而同时,也有一些媒体认为,乌克兰可能将在今年冬季以西方新援助的武器装备为基础,再次尝试展开对俄军的反攻。

应该说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在漫长战线上各个地点双方都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试探,同时仅就兵力数量来说,要打出一场摧枯拉朽的大规模行动难度已经很大。但如果不打出一场这样的大胜利,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迫使对方停战,因为从人力物力消耗角度来看,双方也都还尚未达到极限,将会需要进行漫长的消耗战。

所以这对于双方的战略指挥层来说都是一个难题,究竟是继续尝试积小胜为大胜的消耗战,还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大规模军事冒险,这就要看双方指挥的水平了。

目前俄罗斯已经再次调整前线指挥官,指挥风格比较保守的苏洛维金换成了被认为制定了战争初期大胆冒险计划的格拉西莫夫,这是否意味着俄军将会再次冒险通过一次大规模行动打破僵局,目前这是下一阶段战争行动的一个重要未知数。

好了,我们对迄今为止俄乌战争的进展情况的回顾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也祝您春节快乐,阖家幸福,祝愿和平早日降临乌克兰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