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学霸又如何?三方扯后腿下卢象升也只能殉国!
崇祯皇帝总认为自己手下没有真人才,问题是有人才他也难以用好,文武双学霸卢象升就是埋没在他手中的顶级人才。卢象升22岁就中了进士,是明朝科举场上最年轻的学霸之一,只有李东阳(17岁)、徐阶(20岁)等寥寥几人中进士时比他年轻。卢象升的武学天赋也十分惊人,他30岁时编练“天雄军”,一年后就吊打各路农民军,36岁时和洪承畴一起重创老闯王高迎详。
卢象升天赋异禀,膂力过人,每次和人开战都冲在最前面。不但自己没事,每次战斗卢学霸还能在亲兵护卫的帮助下干掉十几个敌人(就是顶级高手在混战中也要小弟保护侧后方),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称为卢阎王,是地道的实战派高手。
双学霸卢象升父亲去世后丁忧守孝,1638年秋八旗军逼近京师,崇祯皇帝不得不让他穿着孝服夺情迎战八旗军。卢象升本事大,脾气直,对八旗军的态度只有一个字“打”。而朝堂上却是杨嗣昌主持内外作战,杨嗣昌和蒋委员长一样相信“攘外必先安内”,在解决李自成等人前不准备对八旗军作战。杨嗣昌的主张是“徒戒勿浪战”(他不敢直接说不打),这和卢象升的“务使北骑进不能深入内地,退不能回犯宣疆”目标相矛盾。
杨嗣昌和卢象升的矛盾从嘴炮上升到了动用尚方宝剑的地步,卢象升和杨嗣昌互喷时当场说出了杨嗣昌是袁崇焕第二的话,杨嗣昌则干脆率无赖要卢象升用尚方宝剑砍他。最后还是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占了上风,他让卢象升和八旗军大规模PK的规划破产,取消了卢象升夜袭八旗军的作战计划,卢象升只好带着三万兵马扼守昌平要冲。杨嗣昌还准备起用陈新甲来代替卢象升,把陈新甲升为兵部侍郎,让陈新甲继续夺取卢象升的兵权(在卢象升丁忧期间他就用陈新甲拿走了宣大地区的指挥权)
第二个给卢学霸拆台的人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1638年全年战和不定。杨嗣昌等人和皇太极联系就是在他默许下开展的,但见了卢象升后他又十分好面子,开始支持卢象升同八旗军作战。崇祯皇帝银子给的大方(给了白银4万两),人马支持上却打折,还用心腹太监高起潜分走了卢象升一半人马。崇祯皇帝在卢象升指挥期间不断催促其作战,在孙承宗全家殉国后,更是不顾实际情况逼迫卢象升出战。
高起潜高公公本来就和关宁铁骑关系密切,吴三桂、祖大弼等人都在他麾下平定过登莱之乱,他还是吴三桂的义父。高起潜到达北京勤王后直接以关宁铁骑为资本,上书崇祯皇帝,分走了卢象升手中的一半兵力。在八旗军袭扰山西后,山西总兵王朴率军返回,卢象升兵力进一步减少。在卢象升最后的决战中,他身边只有5000多人浴血奋战,高起潜则带着精锐的关宁铁骑在五十里的鸡泽“不动如山”。
数万八旗军最后将卢象升5000人马团团包围,卢象升杀死了数十名八旗军后,在坠马后身中四矢三刃而死。卢象升遇到这种上司、同僚一起坑的局面,水平再高也只能身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