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祭灶被挪到腊月二十三,这个习俗转变不过二三百年历史

【本文来自《北方与南方的“小年”,为什么不是同一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500

中国人“祭灶”的习俗古已有之。

《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因为灶属火,所以从先秦至汉初一直是夏季祭灶。汉初班固《白虎通·五祀》:夏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

不过,东汉由于外戚影响,逐渐变成了腊月祭灶。东汉应劭《风俗通》:南阳阴子方(光烈皇后阴丽华及其兄阴识的曾祖)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现

而关于“小年”的最早文字记载则见于东汉崔定的《四民月令》: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但具体哪一天是“小年”并与祭灶挂钩,则是留下“除三害”故事的晋代名人周处在《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南宋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

南宋杭州风物志《武林旧事》: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

所以按照汉族传统,“小年夜”祭灶在腊月二十四,“大年夜”为腊月三十。

直到清朝前中期的《清嘉录》仍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直到以节俭闻名的清道光帝(也有考证是从雍正、乾隆、嘉庆等朝开始)为了节省开支,将本该在腊月二十四举行的祭祀活动挪到了二十三夜,与(原本多在冬至,明洪武按夏历移至正月)祭天大典一起举行。

《清史稿·礼三》记载: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

而受朝廷影响,全国很多地方(主要又不限于北方)民间也将小年夜挪到了二十三,比原先提前了一天祭灶。这个习俗转变不过二三百年历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