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税收”无法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

前几天,一位国际关系专业的教授发表长文,建议用提高税收的办法来解决市场经济当前遇到的困难。我认为“高税收”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使其加重。

一、原理

要想理解其中逻辑,首先要知道市场经济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市场经济遇到的问题是——在无利润的时期进行有利润的分配,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循环受损,使生产规模缩小,财富总量剧烈下滑,激起社会矛盾。

具体说就是,当科技创新放缓,新增财富减少甚至消失后,经济中的“总利润为零”,进入“存量阶段”。社会总财富趋于固定,但是分配却必须是“资方”有利润,否则资方不愿意继续经营企业。市场竞争也迫使企业(资方)必须获得利润,以避免被淘汰。于是,在总财富固定,总利润为零的时期,资方难以通过科技创新获取利润,便转向通过加大榨取力度(内卷现象),以及减薪裁员等方式来确保获得利润。这样,资方的财富是增加了,但劳动者的财富却减少了。这就是“在无利润的时期进行有利润的分配”导致“零和博弈”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的财富减少,失业增多,使得消费萎缩,市场规模缩小,引起产能过剩,迫使资方继续减薪裁员,进一步加大压榨力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整个经济的生产规模持续缩小,财富总量不增反减,存量阶段保持不住原有财富,形成“经济自杀”。

“经济自杀”又导致人口出生率下滑,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引发民怨,激起严重的社会矛盾。

二、隔靴搔痒

在市场经济出现上述问题的时候,高税收虽然可以将富人的财富转移给劳动者,使消费恢复,让经济循环也恢复,但是,由于在这种财富转移中,财富总量并未增加,财富分配的“底层规则”也未改变,所以会刺激富人在财富减少后变本加厉地剥削,退场,或者逃离。 

具体说就是,在总利润为零,总财富不变的时期,针对富人(主要是“资方”)提高税收,由于生产资料主要由他们掌握,底层分配规则也优先保证他们获利,市场竞争也迫使他们必须追逐利润,所以,他们“必然”也“只能”扩大剥削来保证自身财富数量以及企业的生存,而无力关心“零和博弈”是否加剧。这就造成前述经济循环逐渐瓦解,生产被破坏的问题。高税收没有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而是“隔靴搔痒”激化了问题的严重性。 

三、何时提高税收

经济运行有一个新增财富由多到少的过程,即从“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的变化。

当经济高速发展时,一般是因为科技创新大而且多,或者人们生产的积极性高,投入的精力和劳力多。此时,对富人课以重税多半属于“不公平的财富分配”,会打击聪明人和勤劳者的生产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不利。

而在存量阶段(无利润时期)收取高税额,如前所述,又会加速市场经济的危机,适得其反。

所以,高税收其实适合市场经济从“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过渡的时期。此时,劳动者对财富生产的贡献逐渐增大,而创新者和资本家对财富的贡献在快速减小。对高收入者逐渐课以较高的税赋,既相对公平,又有利于劳动者增收,维护消费规模,使经济循环得到保护。这让“经济自杀”被减缓,“经济负增长”被推后,为市场经济在下次重大科技创新到来前保持健康运行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得以续命。

一旦进入存量阶段,市场经济分配规则(资方优先获利规则)下的,所有把财富转移给老百姓的措施,都只会加剧这个规则的“运行速度”和“执行力度”。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特征——“私有加竞争”决定的。“高税收”看起来维护了公平,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会因为未触及底层分配规则而产生“反效果”。

四、补遗

1.关于北欧经济的问题:

关于北欧税收较高,经济发达的原因,一来与其所处经济阶段有关。如果全球经济下滑,走向存量阶段,那么北欧的高税收是否还利于经济运行,值得继续观察。二来与其掌握的“独门生意”有关。比如某项领先的科技,或者在某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或垄断。

从我看到的新闻来说,近些年北欧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如果刨去石油天然气等紧俏物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它们会不会比西欧更好恐怕很难说。

像北欧这种一以贯之,相对较少变化的高税收政策,对中、美、俄这样具有全球胸怀的超大国家来说不一定合适。因为,中、美、俄要领导的是全球范围和人类历史的走向,变量更多,变化也更多。这需要此类国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他们更倾向“变化”,不断求同存异,而不是“不变”,“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如果超大国家学北欧小国一直搞高税收,恐怕他的大国地位会不保。北欧小国的高税收既没有使他们成为一线大国,也没有使他们独立于经济形势之外。他们的经验,我国可以学习,但是要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联系经济运行的具体阶段,搞清楚北欧经验奏效的前提条件。否则,盲目采用他们的“经验”,有可能会变成我们的“教训”。

2.关于扩大国债的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建议用“扩大国债”的办法来替换“地方债务”和“居民债务”,使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能够卸下重担,轻装上阵,发展经济。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债务替换并未产生新增财富,也没有改变市场经济的底层分配规则,所以,市场经济进入存量阶段后,其走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国债替换其他债务”的举措最多就是拖一拖时间,让危机爆发向后推迟,以便为科技创新争取时间,希望它及时出现。等到科技创新带来大量新增财富后,债务窟窿就得以填补,艰难的经济运行也得到拯救。

但是,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能不能及时出现是“运气”问题。就目前的全球创新形势看,并不乐观。需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是,推后危机爆发的时间是有副作用的,即危机的严重程度会以几何倍数增加。越往后推迟,经济危机越向社会危机、历史危机转变。“百年变局”的巨大危险性就是人类面对经济困境时采取拖延政策拖出来的。越是拒绝真正的改革,总想虚与委蛇,投机取巧,维持当前利益格局,等待奇迹发生,结果就越是经济危机被隐没,而社会、国际乃至历史性的大冲突与人类迎面相撞。

当债务越来越多,还债越来越困难时,无论人们看到的GDP数据增长有多高,真实财富的增长都是可疑的。这也提醒人们,经济正在快速接近或已经进入“存量阶段”了。所有不触及底层分配规则的改革举措都会失效,无一例外。

五、结语

在科技未倒退,全球人口还在增长,主要自然资源可以供给(即科技、劳动力、市场和资源都没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经济本不应该出现危机。

危机的出现是人类没有公平分配财富(即经济模式错误)导致“经济自杀”的结果。

解决目前经济问题要抓住两个要点:

一是,科技创新。它解决有没有,有多少新增财富的问题。新增财富多,市场经济就可以平稳运行,“有利润的分配”就不容易导致“零和博弈”。

二是,调整底层分配规则,即调整经济模式。如果确实进入了存量阶段,进入了无利润的时期,那么调整分配规则,即调整经济模式,就能解决不公平的问题,极大减少“零和博弈”,避免“经济自杀”。 

健康的经济运行必然是“不同的经济阶段”搭配“不同的分配规则”(不同的经济模式)。

只用一种经济模式(分配规则)应对所有经济形势的思想和做法是僵化死板的,是迂腐和愚蠢的。

 

参考文章:

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评论 8 财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