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和数学的方式,尽量科学描述养娃能力、购房压力

【本文来自《现在年轻的两口子,如果没有父母帮衬,甭说三胎,养一个孩子都费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学教育专业知识之外,我记得不多,其中一个观点说:凡是不能用数字和数学方式表达的,不是科学。

有人说大学学费贵。简单测算,2000万大学生,学费6000,生活费1.4万(不上大学加里敦,其实也会支出上万),合计4000亿,如果是我家出,金额确实很大,但对全中国社会很多吗??中国中位数可支配3万,14万人是40万亿,这个占收入比重其实不到1%的行业,真的有某些人说的那样重要、严重影响养娃能力吗??国家统计年鉴中国家庭收支统计,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2.1万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合计2032元,还不如通讯交通,怎么不说网费影响生孩子养孩子?

我实在难以理解说今天养娃能力不如过去的人的逻辑:明明我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数量更多,很多东西的消费,1娃顶过去的5娃10娃,很多东西是当年根本和基本没有消费的,但就是这样我消费结余还更多,怎么我就养娃能力不如当年??

甚至,就是买房能力,当年的爹妈能和今天比吗?1978年人城镇均消费结余32元,按照当年建设成本64元/平方米计算(国家50年代标准是70元,因难以承担,70年代很多地方降低到5-60元),不也一年就0.5平方米吗?

把土地成本剔除,不考虑利润,只考虑材料价值的增加(今天普遍推广应用的防火、保温材料,成本和价值显然不是当年的红砖可以比拟的)和基于安全、环保的作业工序增加,比如拆除不允许从楼上丢下来而必须是人运下去,比如反复的洒水除尘,按照现在的标准建设住房,当年建筑成本翻倍是基本的,那一年结余只能买房0.25平方米。按照今天人均30平方米计算,1978年的中国人万120年才能买一套家庭人均30平方米的房子!!

所以,大火柴之流,你们能不能给一个判定养娃能力的客观标准,而不是你们一张嘴说了算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