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遵守燃放规定,春节是允许大家放鞭炮的

 

500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春节临近,全国也即将进入烟花爆竹消费旺季。今年,不少民众期待在疫情过后能够过一个热闹喜庆的春节,放走疫情的“阴影”。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区已依法划定了烟花爆竹禁燃区。但是在城市部分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不是近几年才出台的政策措施。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的开展,监测数据显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PM10、PM2.5)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虽然从全年PM2.5来源解析结果来看,烟花爆竹燃放贡献不是很大,但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集中燃放是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中央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一刀切”。2017、2019年,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的倡议,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明确烟花爆竹禁限放时间和划定禁限放区域,降低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安全祥和、绿色环保的春节。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第八十二条也明确提出“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同时第一百一十九条明确了“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近年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理性燃放烟花爆竹,我国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状况明显改善。从近八年除夕夜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除夕夜间全国339个城市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PM2.5最大小时平均浓度较去年除夕夜间下降22.7%,较近三年(2019-2021年)平均下降25.0%。峰值期间全国重污染城市数量较去年减少29个,较近三年平均减少38个。今年,我们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做好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的宣传,从自身做起杜绝违法燃放、危险燃放等行为,为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度过一个风清气正,热闹和谐的春节。

500

站务

全部专栏